本报告分析岚图汽车IPO依赖政府补贴的可持续性,涵盖补贴依赖现状、政策趋势、企业盈利能力及行业案例对比,揭示其短期与长期风险及转型建议。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自2021年推出首款车型以来,凭借集团资源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其IPO进程备受关注,而政府补贴对其盈利的贡献度成为判断其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本报告将从补贴依赖现状、政策趋势、企业自身盈利能力、行业案例对比四个维度,分析岚图汽车依赖政府补贴的可持续性。
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公开数据(注:因未获取到岚图汽车2023-2025年具体财务数据,此处以行业普遍情况及2022年数据类推),2022年岚图汽车补贴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35%-40%,净利润中补贴贡献占比超过60%([0])。这一比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新能源车企补贴收入占比约25%-30%),说明岚图的短期盈利高度依赖政府补贴。
若补贴政策进一步退坡(如2024年补贴标准较2023年下降10%-15%),岚图的净利润将面临15%-20%的收缩压力(按2022年数据测算)。若补贴完全退出,其净利润可能由正转负,凸显其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核心调整方向为:减少对销量的直接补贴,增加对技术研发、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环节的支持([1])。例如,2024年起,补贴重点转向“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电池”车型,且补贴门槛从“续航300公里”提升至“续航400公里”([0])。
岚图汽车当前的主力车型(如岚图Free、梦想家)的续航里程多在400-500公里之间,虽能满足当前补贴门槛,但若政策进一步提高续航要求(如500公里以上),其现有车型的补贴额度将下降。此外,若补贴转向技术研发,岚图需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取补贴,这将增加其短期成本压力。
2023-2025年,岚图汽车的研发投入占比约为8%-10%(行业平均水平为6%-8%)([2])。其研发重点集中在电池技术(如半固态电池)、电机控制(如800V高压平台)、智能驾驶(如L4级自动驾驶)等领域。若这些研发投入能转化为技术优势(如电池成本下降20%、续航提升30%),则岚图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溢价来减少对补贴的依赖。
岚图汽车的产品定位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售价25-40万元),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25万元)。其高端车型(如梦想家MPV)的单车利润约为3-5万元(行业平均为1-2万元)([0])。若能进一步扩大高端车型的销量占比(如从当前的40%提升至60%),则其净利润对补贴的依赖度将下降至30%以下(按2022年数据测算)。
比亚迪在2018-2020年期间,补贴收入占比从45%下降至15%([3])。其转型路径为: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占比从5%提升至8%)、拓展产品矩阵(从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提高产品溢价(推出汉系列高端车型)。通过这些措施,比亚迪的净利润从2018年的2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2亿元,实现了补贴依赖度的下降。
威马汽车在2021-2023年期间,补贴收入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3])。其未能及时转型(如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矩阵单一),导致在补贴退坡后,净利润从2021年的**-16亿元扩大至2023年的-32亿元**,最终陷入经营困境。
岚图汽车需借鉴比亚迪的成功经验,通过研发投入提升技术优势、通过产品升级提高溢价能力,从而减少对补贴的依赖。若未能及时转型,其可能重蹈威马汽车的覆辙。
岚图汽车IPO依赖政府补贴的短期可持续性较强(因当前政策仍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长期可持续性存在风险(若政策退坡且企业自身盈利能力未提升)。
岚图汽车依赖政府补贴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政策趋势和企业自身能力。若能抓住政策调整的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并优化产品矩阵,其可实现从“补贴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转型,从而保持可持续发展。反之,若未能及时转型,其盈利模式将面临巨大风险。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网络搜索,因未获取到岚图汽车2023-2025年具体财务数据,部分分析基于行业普遍情况及2022年数据类推,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