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东阳光(000673.SZ)医药业务发展情况,确认其主营业务为传媒及相关产业,无医药业务布局。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或核查是否混淆公司。
根据券商API数据[0],东阳光(000673.SZ)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影视、影院运营、云计算、大数据、IT集成等领域,未提及医药业务。公司自2014年转型构建传媒产业生态,围绕“内容、渠道、衍生”战略,布局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影院运营、广告等业务,同时涉足新媒体、短视频、移动互联网、音乐等板块,致力于成为文化产业运营商。
从公司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0]来看,总收入5799.03万元,主要来自传媒及相关业务(如影视内容、影院运营),未披露任何与医药研发、生产或销售相关的收入或成本项(如研发支出、医药产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等)。利润表中“研发支出”(rd_exp)未单独列示,结合主营业务描述,推测其研发投入主要用于传媒技术或内容创新,而非医药领域。
公司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0]包括矿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物流业投资、文化艺术策划等,但未涉及医药制造、医疗服务或药品销售等相关内容。公司官网(www.sz000673.com)的业务介绍也完全围绕传媒产业,未提及医药业务。
通过网络搜索[1],未找到东阳光(000673.SZ)从事医药业务的任何公开报道、公告或合作信息,进一步确认其未涉足医药领域。
东阳光(000673.SZ)的主营业务为传媒及相关产业,无医药业务布局。若投资者关注医药板块,建议核查是否混淆了公司(如“东阳光药”为另一家专注于医药的企业,代码为01558.HK),或关注其他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及券商API信息整理,若需更详细的行业对比或公司分析,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尽的财务数据、研报及行业指标。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