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药业2025年中报显示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726%-1909%,但扣非净利润亏损4400万元。核心驱动为非经常性收益,主营业务受集采与财务费用拖累。报告深入分析业绩、财务及行业前景。
根据亚太药业2025年中报及业绩预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基本EPS/稀释EPS均为0.14元),同比大幅增长1726.42%-1909.06%(预告范围1.00-1.10亿元)。这一增长主要由非经常性收益驱动,而非主营业务的改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下降462.18%-589.95%,呈现亏损状态。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占总收入90%以上),客户主要为医药商业企业、配送机构及医疗机构。2025年上半年,受医保集采政策持续推进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核心产品(如抗生素类、激素类制剂)的销量与价格均出现下滑,导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约24%(2025年中报收入1.52亿元,2024年同期约1.99亿元)。
从产品结构看,公司现有97个药品批准文号中,仿制药占比超80%,受集采降价影响显著(部分品种价格降幅达50%以上),而创新药或高端仿制药的贡献不足,导致收入端持续承压。
2025年4月,公司可转债“亚药转债”到期赎回,根据募集说明书约定,公司需以票面面值的115%(即115元/张)向投资者赎回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剩余247.23万张),由此产生补偿利息支出约2.47亿元(247.23万张×15元/张),计入财务费用。
2025年中报显示,财务费用(fin_exp)达3066万元,同比增长约200%(2024年同期约1000万元),其中可转债赎回补偿利息占比超80%。这一一次性支出大幅侵蚀了主营业务利润。
扣除出售子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约1.49亿元)后,2025年中报扣非净利润约为**-4400万元**(1.05亿元-1.49亿元)。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出售全资子公司绍兴兴亚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1.49亿元的非经常性收益,占利润总额的141%(1.49亿元/1.05亿元)。这一交易是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正的核心原因,但非经常性收益不具备可持续性,无法反映主营业务的真实盈利能力。
绍兴兴亚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的生产与销售,近年来受环保政策、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能力较弱,出售该子公司有助于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化学制剂)。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资产总额为12.43亿元,其中:
公司负债总额为1.1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9.2%),其中:
2025年中报显示:
医药行业受集采政策、医保控费影响,化学制剂板块的利润空间持续压缩。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5年上半年化学制剂行业收入同比下降12%,净利润同比下降25%,行业整体处于调整期。
亚太药业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正(1.05亿元),主要得益于出售子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扣非净利润亏损(约-4400万元),反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弱化,主要原因是集采导致收入下降、财务费用大幅增加。
未来,公司需聚焦主营业务,通过研发投入、产品结构调整改善扣非业绩,减少对非经常性收益的依赖。同时,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如集采范围扩大),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抗风险能力。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公司2025年中报[0]、业绩预告[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