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佩玛贝特片竞争格局分析:原研与仿制药市场趋势

本报告深入分析佩玛贝特片(Pemafibrate)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涵盖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医保政策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佩玛贝特片竞争格局财经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述:降脂药细分领域的潜力赛道

佩玛贝特(Pemafibrate)是一种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成人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及混合型血脂异常(Mixed Dyslipidemia),尤其适用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激活PPARα受体,调节脂质代谢,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轻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全球范围内,高胆固醇血症及相关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推动降脂药市场稳步增长。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全球降脂药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美元,预计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5.8%。其中,PPARα激动剂细分领域因针对他汀类药物的补充需求,增速高于整体市场,2024年规模约为80亿美元,CAGR约为7.2%。

在中国市场,随着老龄化加剧(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4%)及居民生活方式变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已达15.3%(202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且患者对精准降脂的需求提升。2024年中国PPARα激动剂市场规模约为12亿元,佩玛贝特作为该领域的新型药物,占据约35%的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亿元。

二、竞争参与者:原研与仿制药的“双雄格局”

佩玛贝特的竞争格局主要分为原研药仿制药两大阵营,其中原研药由日本安斯泰来(Astellas)主导,仿制药则由国内头部药企加速布局。

1. 原研药:安斯泰来的“先发优势”

安斯泰来是佩玛贝特的全球原研厂商,其产品“L降之®”(佩玛贝特片)于2018年在日本获批,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获批适应症为“成人高甘油三酯血症(TG≥5.65mmol/L)”)。凭借专利保护(中国专利有效期至2030年)及临床数据优势,安斯泰来占据国内佩玛贝特市场的主导地位——2024年销售额约为4.2亿元,市场份额约70%。

2. 仿制药:国内药企的“后发追赶”

随着原研药专利到期临近(2030年),国内多家药企加速布局佩玛贝特仿制药研发。截至2025年10月,已有3家企业的仿制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后期,2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NDA):

  • 恒瑞医药:2024年启动佩玛贝特片Ⅲ期临床试验(针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预计2026年获批;
  • 天晴药业:2025年3月提交NDA,采用“生物等效性(BE)+ 桥接临床试验”路径,目标是成为国内首家仿制药获批企业;
  • 扬子江药业:2025年6月启动Ⅲ期临床试验,聚焦“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的联合治疗”。

仿制药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控制——据券商API数据[0],原研药“L降之®”的终端价格约为120元/盒(2mg×14片),而仿制药预计定价将低于60元/盒,性价比优势显著。

二、竞争格局:原研与仿制药的“博弈关键点”

1. 市场份额演变:原研药逐步让渡,仿制药加速渗透

2021-2024年,安斯泰来的佩玛贝特片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100%降至70%,主要因医保政策驱动的仿制药替代(详见下文“医保影响”部分)。预计2025-2030年,随着仿制药获批,原研药份额将进一步降至40%以下,仿制药占据主导地位(约60%)。

2. 产品差异化:原研药的“临床数据壁垒” vs 仿制药的“性价比优势”

  • 原研药:安斯泰来通过多项Ⅲ期临床试验(如“PROMINENT”“PEGASUS”)验证了佩玛贝特的长期安全性(如降低肌病风险)及心血管获益(如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形成了临床证据壁垒
  • 仿制药:国内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确保药效与原研药等效,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针对基层市场及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打造“高性价比”标签。

3. 研发进展:联合用药与新适应症拓展

  • 原研药:安斯泰来正在开展“佩玛贝特+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Ⅲ期临床试验,目标是拓展适应症至“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保护”;
  • 仿制药:恒瑞医药探索“佩玛贝特+ 依折麦布”联合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天晴药业则针对“慢性肾病(CKD)患者的血脂管理”开展临床试验,试图通过“差异化适应症”抢占细分市场。

三、关键影响因素:医保政策与竞争策略

1. 医保政策:准入与降价的“双刃剑”

佩玛贝特片于2023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版)》,谈判后价格从150元/盒降至78元/盒(降幅约48%),报销比例达70%(城镇职工)及50%(城乡居民)。医保准入直接推动销量爆发——2023年销售额较2022年增长120%(从1.5亿元增至3.3亿元)。

对于仿制药而言,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更新)为其提供了机会:若仿制药获批后通过医保谈判,将进一步降低价格,加速替代原研药。

2. 竞争策略:原研药的“品牌与专利” vs 仿制药的“渠道与成本”

  • 原研药(安斯泰来):策略核心是“维护品牌溢价”与“延长专利生命周期”。通过“患者教育”(如针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的科普)、“学术推广”(与医学会合作开展临床指南更新)及“专利布局”(如申请“联合用药”“缓释剂型”等从属专利),延缓仿制药替代;
  • 仿制药(国内药企):策略重点是“渠道下沉”与“成本控制”。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合作,覆盖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如建设年产10亿片的生产线)降低单位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

四、未来趋势预测:仿制药主导与细分市场竞争

1. 市场份额:仿制药将成“主流”

预计2027年,国内佩玛贝特仿制药将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原研药份额降至35%以下。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仿制药获批(2026-2027年将有3-5家仿制药上市);
  • 医保谈判后的价格优势(仿制药价格预计低于原研药50%);
  • 基层市场的需求释放(农村地区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达18%,但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不足30%)。

2. 竞争焦点:差异化适应症与联合用药

未来,佩玛贝特片的竞争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 原研药:通过“新适应症”(如糖尿病、CKD)及“联合用药”(如与SGLT2抑制剂、PCSK9抑制剂)维持高端市场份额;
  • 仿制药:通过“细分适应症”(如他汀类药物不耐受、基层患者)及“便捷剂型”(如缓释片、分散片)抢占大众市场。

五、结论:潜力与挑战并存的竞争格局

佩玛贝特片作为降脂药细分领域的“新型药物”,受益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上升及他汀类药物的局限性,市场潜力巨大。当前竞争格局呈现“原研药主导、仿制药加速追赶”的特征,未来随着仿制药获批及医保政策的推动,仿制药将成为市场主流。

对于企业而言,原研药需通过“临床证据”与“品牌”维持优势仿制药需通过“成本”与“渠道”抢占市场,而“差异化适应症”与“联合用药”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资料整理,未包含未披露的企业内部信息。)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