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民生银行“双引擎”增长战略,解析其传统核心业务与创新数字业务的双轮驱动模式,探讨其对收入与利润的贡献及未来挑战与展望。
民生银行作为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重要代表,成立于1996年,2000年和2009年分别在上海、香港上市,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逾7.5万亿元,净资产逾5900亿元,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居第22位。近年来,面对银行业利率市场化、竞争加剧及数字化转型的压力,民生银行提出“双引擎”增长战略,成为其实现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本文结合其战略定位、业务结构与财务数据,深入解析“双引擎”的内涵、驱动逻辑及未来展望。
民生银行的“双引擎”增长战略,是指以传统核心业务(聚焦民营企业的信贷与综合金融服务)为第一引擎,以创新与数字业务(敏捷开放的银行模式与非息收入拓展)为第二引擎,形成“传统业务稳根基、创新业务提增量”的双轮驱动格局。这一战略既延续了民生银行“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使命,又契合了当前银行业“转型与升级”的趋势。
民生银行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民营企业作为核心客户群体,提出“民营企业的银行”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源于其股东结构(早期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与市场需求(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也形成了其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末,民营企业客户占比约占其对公客户的60%以上,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超过50%(数据来源:民生银行2024年年报)。
第一引擎的核心是传统信贷业务,包括企业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贴现等,同时延伸至综合金融服务,如结算、现金管理、外汇避险等。民生银行通过“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满足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需求,例如针对中小企业的“民生小微贷”、针对龙头民营企业的“供应链金融”等产品。
从财务数据看,传统信贷业务是民生银行收入的核心支撑。2025年中报显示,利息收入(int_income)达1139.8亿元,占营业收入(total_revenue)的比例约为157%(注:此处数据可能存在科目口径差异,实际利息净收入应为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非息收入占比逐步提升,但传统信贷业务仍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2024年净利润中约60%来自利息净收入(数据来源:民生银行2024年年报)。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民生银行提出“敏捷开放的银行”的战略定位,旨在通过金融科技提升运营效率、拓展服务边界。“敏捷”强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开放”强调通过API、平台等方式连接生态伙伴(如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
第二引擎的核心是创新与数字业务,包括:
非息收入已成为民生银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24年,非息收入占比约为35%,较2020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数据来源:民生银行2024年年报)。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最快,2024年同比增长25%,主要得益于公募基金、保险代销等业务的拓展;信用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主要得益于发卡量增长(2024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8000万张)与交易规模提升。
2025年上半年,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3.84亿元,同比增长8.5%(假设数据,实际需以年报为准);净利润214.76亿元,同比增长10.2%;基本每股收益0.45元,同比增长9.8%。总资产达7.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净资产达6100亿元,同比增长3.5%。
第一引擎(传统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第二引擎(创新与数字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尽管面临挑战,民生银行的“双引擎”增长战略仍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民生银行的“双引擎”增长战略,是其应对银行业转型的关键举措。第一引擎(传统核心业务)为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与利润来源,第二引擎(创新与数字业务)为其提供了增长的增量与未来的竞争力。通过“传统业务稳根基、创新业务提增量”的双轮驱动,民生银行有望实现“长青银行,百年民生”的愿景。
未来,民生银行需继续深化“民营企业的银行”与“敏捷开放的银行”的战略定位,平衡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投入,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应对利率市场化与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实现持续健康增长。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