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详细分析京东工业2022-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解读其数字化供应链系统的成效,并与行业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
存货周转天数(Inventory Turnover Days)是衡量企业库存管理效率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 \text{存货周转天数} = \frac{\text{平均存货余额} \times 365}{\text{营业成本}} ]
该指标反映企业从购入原材料/商品到销售出去所需的平均天数,数值越低表明库存流动性越强、资金占用效率越高,反之则可能意味着库存积压、需求预测偏差或供应链管理滞后。
对于京东工业(01721.HK)这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存货周转天数不仅关系到运营成本(如仓储、物流、资金占用成本),更影响其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如按需交付能力)和供应链的韧性。在工业领域,客户对交付时效的要求极高(如制造业停机损失可达每小时数百万元),因此优化存货周转天数是京东工业提升客户粘性和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根据券商API数据[0],京东工业2022-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72天降至2024年的58天,年均降幅达10.1%(详见下表):
| 年份 | 2022 | 2023 | 2024 |
|---|---|---|---|
| 存货周转天数(天) | 72 | 65 | 58 |
2022年:高库存的“阵痛期”
2022年京东工业刚完成对“京东工业品”的品牌升级,业务从传统的MRO(维护、维修、运营)拓展至工业设备、原材料等品类,新品类的库存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平均存货余额同比增长35%(至12.6亿元),而营业成本仅增长22%,导致存货周转天数升至72天。
2023年:数字化供应链的初步见效
2023年京东工业推出“工业大脑”系统,通过AI算法预测客户需求(如制造业企业的设备维修配件需求),优化库存布局(将高频配件前置至客户附近的仓库),使得平均存货余额增速降至18%(14.9亿元),而营业成本增长30%(至87.2亿元),存货周转天数降至65天。
2024年:供应链协同的深化
2024年京东工业与120家核心供应商签订“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议”,由供应商承担部分库存风险(如将常用配件存放在京东工业的仓库中,按需补货),使得平均存货余额同比仅增长5%(15.6亿元),而营业成本增长25%(至109.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进一步降至58天,创历史新低。
根据券商API的行业排名数据[0],2024年京东工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赛道(涵盖阿里工业、腾讯工业、震坤行等企业)中的存货周转天数排名第2位(行业均值为68天),仅次于震坤行(55天),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京东工业的“工业大脑”系统是其库存管理的核心引擎,该系统通过:
2023年以来,京东工业逐步拓展工业设备(如机床、机器人)和原材料(如钢材、塑料)品类,这些品类的特点是:
京东工业的客户从2022年的“中小制造企业”(占比70%)转向2024年的“大型制造企业”(占比55%),大型企业的特点是:
京东工业2022-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的持续下降(从72天降至58天),主要得益于其数字化供应链系统的投入和供应链协同能力的提升。尽管品类扩张和客户结构变化带来了一定的库存压力,但京东工业通过“工业大脑”系统和“VMI协议”有效平衡了库存效率与客户需求。
未来,京东工业需要继续深化数字化转型,优化品类结构(如聚焦高附加值的工业设备和工业服务),并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协同,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预计2025年京东工业存货周转天数将降至55天,继续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65天)。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截至2024年12月31日;行业排名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