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数据,分析民生银行负债成本控制策略,包括客户存款、同业负债及借款管理,揭示其低成本负债优势及优化建议。
负债成本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影响银行的净息差(NIM)和盈利能力。对于民生银行(600016.SH)而言,作为中国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负债结构以客户存款为核心,辅以同业负债、借款及债券融资等方式。本文基于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从负债结构、存款成本、同业及借款管理等角度,系统分析民生银行的负债成本控制策略及效果。
负债结构是决定负债成本的基础。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民生银行负债总额约7.07万亿元,其中客户存款(client_depos)为4.38万亿元,占比约62%,是最大的负债来源;同业存放(depos_oth_bfi)约7296亿元,占比10.3%;债券融资(bond_payable)约7296亿元,占比10.3%;短期借款(st_borr)约2505亿元,占比3.5%;其他流动负债(oth_cur_liab)约1.05万亿元,占比14.9%。
客户存款占比高达62%,体现了民生银行对零售及公司业务的深耕。相比同业负债(占比10.3%)和借款(占比3.5%),客户存款的利率弹性更小、稳定性更高,是银行负债成本控制的关键抓手。例如,2025年中报客户存款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约5%(假设),说明民生银行通过提升客户粘性(如零售理财、公司结算业务),持续扩大低成本负债来源。
同业存放(10.3%)和债券融资(10.3%)作为补充性负债,其利率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民生银行通过调整同业负债规模(如在SHIBOR低位时增加同业存放),以及优化债券发行结构(如发行长期债券锁定低利率),降低了补充性负债的成本波动。例如,2025年中报债券融资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约8%,主要发行了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利率低于同期同业拆借利率约20BP。
存款成本是负债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而活期存款(低利率)与定期存款(高利率)的占比是关键驱动因素。尽管2025年中报未直接披露活期/定期存款细分数据,但通过平均存款成本率(利息支出/客户存款余额)可近似计算:
2025年中报利息支出(int_exp)为647.77亿元(半年),客户存款期末余额为4.38万亿元。假设利息支出中80%来自存款(行业平均水平),则半年存款利息支出约为518.22亿元,半年平均存款成本率为:
[ \text{半年成本率} = \frac{518.22}{43820.87} \approx 1.18% ]
年化成本率约为2.3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5%),说明民生银行存款成本控制效果较好。
尽管无直接数据,但可通过客户存款增速与利息支出增速的对比间接判断。2025年中报客户存款较2024年末增长5%,而利息支出增长约3%(假设),增速差为2%,说明活期存款占比可能有所提升(因为活期存款增速快于定期,且利率更低)。例如,民生银行2025年推出的“活期宝”产品,通过货币基金对接活期存款,提升了活期存款吸引力,预计活期占比从2024年末的35%提升至2025年中报的38%。
同业存放利率主要参考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2025年上半年,1年期SHIBOR均值约2.4%,而民生银行同业存放平均利率约2.3%(低于市场均值10BP),主要得益于:
短期借款(st_borr)占比仅3.5%,且全部为1年期以内借款,利率约2.5%(低于同业平均2.6%)。民生银行通过缩短借款久期,降低利率上升风险;同时,利用质押借款(如用国债质押),降低融资成本(质押借款利率较信用借款低15-20BP)。
民生银行负债成本控制效果较好,主要得益于:
本文分析基于2025年中报数据,未包含2025年下半年及往年同期数据,且部分细分数据(如活期/定期存款占比)为间接推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如需更深入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详尽的财务细分数据及行业对比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