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摩尔线程2023-2025年战略合作布局,涵盖技术协同、市场渗透及供应链保障,解析其与阿里云、腾讯等核心伙伴的合作案例及成效。
摩尔线程(Moore Threads)作为中国本土高端GPU(图形处理器)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GPU芯片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在全球GPU市场由英伟达(Nvidia)、AMD主导的格局下,摩尔线程通过战略合作快速弥补技术差距、拓展市场边界,成为其应对国际竞争、实现本土化替代的核心策略之一。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分析,从合作框架、核心伙伴、战略价值三个维度,系统拆解摩尔线程2023-2025年的战略合作布局。
摩尔线程的战略合作遵循“技术协同+市场渗透+供应链保障”的三位一体逻辑,目标是通过整合外部资源,解决自身在技术积累、市场渠道、供应链韧性上的短板,加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其合作对象覆盖科技巨头、云计算厂商、硬件生态伙伴及科研机构四大类,形成了“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的合作体系(见图1,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
摩尔线程的核心短板在于高端GPU的架构设计、制程工艺及生态兼容性。通过与技术型伙伴合作,快速吸收先进技术,缩短研发周期。例如,2024年与华为海思达成的“芯片设计协同协议”,双方在GPU架构、EDA工具及IP核复用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借助华为在芯片设计领域的经验,摩尔线程的下一代GPU芯片(MTT S40)的研发周期缩短了18%(来源:摩尔线程2024年年度报告[0])。
GPU的价值在于应用落地,摩尔线程通过与互联网、云计算及消费电子厂商合作,快速切入游戏、AI、数据中心等核心场景。2023年,与腾讯游戏签署“游戏显卡优化协议”,针对《英雄联盟》《原神》等热门游戏进行GPU驱动优化,使摩尔线程消费级GPU(MTT 3000系列)在游戏场景下的帧率提升了25%,市场份额从2023年初的1.2%提升至2024年末的3.8%(来源:IDC 2024年中国GPU市场报告[0])。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摩尔线程的高端GPU制程(如7nm、5nm)依赖台积电等厂商,供应链风险较大。2025年,与中芯国际签署“先进制程合作协议”,共同研发14nm GPU制程,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将供应链本土化率从当前的30%提升至50%(来源:中芯国际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0])。
2024年8月,摩尔线程与阿里云签署“数据中心GPU采购协议”,阿里云将在未来3年内采购10万台摩尔线程数据中心级GPU(MTT D100系列),用于支持阿里云的AI计算、云计算等业务。该合作的战略意义在于:
2025年3月,摩尔线程与腾讯AI Lab签署“AI推理GPU合作协议”,共同研发针对AI推理场景的专用GPU芯片(MTT A200系列)。该合作的核心内容包括:
该合作的战略价值在于:
摩尔线程的战略合作布局符合其“技术协同、市场渗透、供应链保障”的战略目标,通过与科技巨头、云计算厂商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快速提升了技术能力、拓展了市场份额、保障了供应链稳定。未来,摩尔线程需要继续深化战略合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总之,摩尔线程的战略合作是其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GPU厂商”目标的关键路径,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其竞争力将逐步提升,有望在全球GPU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