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大全能源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减产影响及行业分析

分析大全能源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的原因及减产影响,探讨供需失衡、成本压力及行业格局变化,展望公司未来应对措施与行业前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大全能源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及减产影响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与行业背景

大全能源(688303.SH)是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成立于2011年,2021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从事高纯多晶硅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依托新疆、内蒙古的能源优势(低成本电力),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截至2024年末,拥有30.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产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料(约占光伏组件成本的30%),其价格波动与光伏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主要受欧美补贴退坡、供应链过剩影响),多晶硅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下行,部分企业陷入“价格跌破成本”的亏损区间。

二、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的原因分析

1. 供需失衡: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

  • 供给端:国内多晶硅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国内产能约120万吨/年,同比增长35%),大全能源等龙头企业的产能释放加剧了市场过剩。
  • 需求端:全球光伏装机量2024年增长18%(低于预期的25%),主要因欧美市场补贴退坡(如美国IRA法案对进口组件的限制)、国内光伏电站建设节奏放缓,导致多晶硅需求增长乏力。
  • 价格走势:2024年多晶硅价格从年初的25万元/吨跌至年末的12万元/吨(部分企业成本线约15万元/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跌至10万元/吨以下,跌破多数企业的现金成本(即生产一吨多晶硅的可变成本,约8-10万元/吨)。

2. 成本压力: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双重挤压

多晶硅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

  • 可变成本:硅料(约占40%)、氯气(约15%)、电力(约20%,大全能源因新疆电力成本低,此部分占比约15%);
  • 固定成本:折旧(约10%,产能扩张导致折旧增加)、人工(约5%)。
    2025年上半年,随着硅料价格下跌(从2024年的18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可变成本虽有所下降,但固定成本(如产能折旧)无法短期调整,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仍高于市场价格(如大全能源2025年中报显示,经营成本19.71亿元,对应产能利用率约50%,单位成本约12万元/吨,而市场价格约10万元/吨)。

三、减产对公司的影响分析

1. 短期:止损与现金流改善

  • 亏损收窄: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70亿元,同比下降82%;归母净利润-11.47亿元,同比下降226%(主要因多晶硅价格下跌及产能利用率不足)。减产可以减少亏损产能的运行,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分摊(如折旧),从而收窄亏损。例如,若减产10%(约3万吨/年),预计每年可减少亏损约6亿元(按单位亏损2万元/吨计算)。
  • 现金流缓解:2025年中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08亿元(主要因原材料采购及能源消耗),减产可以减少原材料采购支出(如硅料、氯气)和能源消耗(电力),从而改善现金流状况。例如,减产10%可减少每月现金流出约1.5亿元,缓解资金压力。

2. 中期:产能优化与结构调整

  • 淘汰落后产能:减产可以推动公司淘汰低效产能(如旧工艺生产线),集中资源于高效产能(如半导体多晶硅),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公司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产能(用于芯片制造)的价格是光伏多晶硅的3-5倍,减产光伏多晶硅产能可腾出资源扩大半导体多晶硅产能,优化产品结构。
  • 供应链整合:减产可以促使公司与光伏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如预销售合同),锁定价格和销量,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例如,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隆基绿能签订10万吨多晶硅长期协议(价格按市场均价调整),保障了部分产能的销量。

3. 长期:行业集中度提升与竞争力强化

  • 行业格局重塑:减产将导致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龙头企业(如大全能源)凭借资金(货币资金16.60亿元)、技术(改良西门子法的能耗低于行业平均10%)和产能优势(30.5万吨/年),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例如,2024年行业CR5(前五名企业)占比约60%,2025年预计提升至70%。
  • 技术创新驱动:减产为公司提供了技术研发的时间和资金,例如,公司正在研发的“硅烷法多晶硅”工艺(能耗更低、纯度更高),若成功量产,可将单位成本降低至8万元/吨以下,应对价格下跌压力。

四、减产对行业的影响

1. 供需格局改善

减产将减少市场供应(如大全能源减产10%可减少3万吨/年供应),缓解产能过剩压力,支撑多晶硅价格回升。例如,2025年下半年,随着减产措施的实施,多晶硅价格预计从10万元/吨回升至12万元/吨(接近多数企业的成本线)。

2. 行业集中度提高

中小企业因资金和技术劣势,无法承受价格下跌和减产的压力,将逐步退出市场,龙头企业(如大全能源、通威股份)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例如,2025年行业CR10(前十企业)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80%提升至85%。

3. 产品结构升级

减产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如半导体多晶硅、高效光伏多晶硅)转型,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例如,大全能源的半导体多晶硅产能(1000吨/年)预计2026年扩张至5000吨/年,满足芯片制造的需求。

五、公司应对措施与未来展望

1. 短期措施:减产止损与现金流管理

  • 优化产能利用率:关闭低效产能(如旧工艺生产线),将产能集中于高效产能(如新疆基地的20万吨/年产能),降低单位成本。
  • 加强现金流管理:减少原材料采购(如硅料),延迟支付应付账款(如2025年中报应付账款1.73亿元,同比下降50%),缓解资金压力。

2. 中期措施:技术创新与产品结构调整

  • 研发投入:加大“硅烷法多晶硅”工艺的研发力度(2025年研发支出9453万元,同比增长15%),降低单位能耗和成本。
  • 产品升级:扩大半导体多晶硅产能(2026年计划新增4000吨/年),提升产品附加值,应对光伏多晶硅价格下跌。

3. 长期措施:产业链一体化与全球化布局

  • 产业链延伸:向上游拓展硅料产能(如与新疆当地企业合作建设硅矿),向下游进入光伏组件领域(如与隆基绿能合作建设组件工厂),降低产业链风险。
  • 全球化布局:在东南亚(如越南、泰国)建设产能,规避欧美贸易壁垒(如美国IRA法案对进口组件的限制),拓展海外市场。

六、结论

大全能源作为多晶硅龙头企业,减产是应对价格跌破成本的短期有效措施,可缓解亏损和现金流压力。长期来看,公司需通过技术创新(如硅烷法工艺)、产品结构调整(如半导体多晶硅)和产业链一体化(如硅料-组件),提升竞争力,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随着减产措施的实施和行业格局的重塑,大全能源有望在2026年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归母净利润5亿元),并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司2025年中报数据及行业常识,具体数据以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