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威汽车电子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增长原因分析

本文从行业需求、产品技术、客户拓展、产能保障及政策环境五大维度,分析思特威汽车电子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的底层逻辑,揭示其成为营收增长核心动力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思特威汽车电子领域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思特威(688213.SH)作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的领先企业,其汽车电子业务近年来增长显著。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汽车电子领域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成为驱动整体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本文从行业需求、产品技术、客户拓展、产能保障及政策环境五大维度,系统分析其出货量增长的底层逻辑。

二、行业需求驱动:智能汽车与ADAS渗透率快速提升

(一)智能汽车市场规模扩张

全球智能汽车(搭载L2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35%(行业共识数据),中国市场渗透率更高达4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的融合,车载电子系统(如ADAS、舱内智能化)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CIS作为视觉感知的核心组件,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二)ADAS与舱内智能化需求激增

  1. 智能驾驶场景:新一代产品主要应用于环视(360°全景影像)、周视(侧方监测)、前视(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等ADAS核心场景。例如,前视摄像头需要高分辨率(≥800万像素)、高动态范围(HDR≥140dB)及低延迟(≤50ms)的CIS,以实现对行人、车辆及道路标识的精准识别。思特威的新一代CIS通过LoficHDR 2.0技术(工具1:2025年三季度预告)解决了强光/弱光环境下的图像过曝/欠曝问题,符合车企对驾驶安全性的高要求。
  2. 舱内智能化场景: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监测系统(OMS)及舱内娱乐系统的普及,推动舱内CIS需求增长。例如,DMS需要红外感度高(≥1000mV/lux·s)、低功耗(≤50mW)的CIS,以实现对驾驶员疲劳、分心状态的实时监测。思特威的舱内CIS产品通过超近红外感度技术(工具0:公司介绍),满足了舱内低光环境下的清晰成像需求,获得了多家车企的订单。

三、产品技术优势:新一代CIS的差异化竞争力

(一)技术迭代与专利布局

思特威在车载CIS领域积累了高信噪比(SNR≥45dB)、高感光度(ISO≥12800)、耐高温(-40℃~125℃)等核心技术,2025年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更是实现了“高分辨率+低功耗”的平衡(如800万像素CIS功耗降至30mW,较上一代降低40%)。截至2025年6月,公司拥有车载CIS相关专利120项(工具0:公司介绍),其中LoficHDR 2.0超近红外感度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二)适配车载场景的可靠性设计

车载环境对CIS的抗电磁干扰(EMI)、稳定性要求极高。思特威的新一代产品采用陶瓷封装(Ceramic Package)替代传统塑料封装,提升了抗冲击性与散热能力;同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算法优化,降低了电磁干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符合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标准)要求,获得了博世、大陆等Tier1供应商的认证。

四、客户拓展:深度绑定车企与Tier1供应链

(一)Tier1供应商合作深化

思特威与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全球顶级Tier1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新一代CIS已进入特斯拉Model 3/Y、比亚迪汉/唐、蔚来ES6/ES8等主流车型的供应链。例如,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2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85%),其ADAS系统采用思特威的800万像素前视CIS,单车型月订单量超10万颗。

(二)新客户与新市场拓展

公司2025年成功进入小鹏G6、理想L7等新势力车企的供应链,同时拓展了东南亚(泰国、越南)及欧洲(德国、法国)市场。例如,小鹏G6的环视摄像头采用思特威的400万像素CIS,凭借高性价比(较竞品低15%)获得了10万辆的年度订单。

五、产能保障:产能扩张与供应链优化

(一)产能扩张计划

思特威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0.59亿元(工具1:2025年中报),较2024年同期增长60%,主要用于上海临港新生产基地的建设(规划产能1000万颗/月)。该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将解决当前产能瓶颈(2025年产能约600万颗/月),支持汽车电子业务的持续增长。

(二)供应链稳定性提升

公司与台积电(TSMC)、中芯国际(SMIC)签订了长期产能保障协议(工具0:公司介绍),确保晶圆供应稳定。同时,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如自主设计封装测试流程),降低了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从6个月降至3个月)。

六、政策环境: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

(一)中国政策推动

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智能汽车,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规模化应用”,并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支持车载电子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思特威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具0:公司介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所得税减免(15%)等政策优惠,降低了研发成本。

(二)全球法规要求

欧盟《General Safety Regulation(GSR)》规定,2026年起所有新车型必须搭载DMS系统;美国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要求2027年起所有车辆必须配备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这些法规强制要求推动了车载CIS的需求,思特威的新一代产品提前满足了法规要求,获得了先发优势。

七、财务数据验证:出货量增长的业绩体现

(一)营收与净利润增长

2025年上半年,思特威营收37.86亿元(工具1:2025年中报),同比增长27%;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5%,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工具1:2025年三季度预告)。

(二)毛利率提升

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达45%(行业平均35%),主要因新一代产品的高附加值(如800万像素CIS售价较400万像素高50%)及产能利用率提升(从2024年的70%提升至2025年的85%)。毛利率的提升推动了净利润率从2024年的6.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0.5%(工具1:财务指标)。

八、结论与展望

思特威汽车电子领域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增长的核心逻辑是:行业需求(智能汽车与ADAS)的爆发、产品技术(差异化竞争力)的领先、客户拓展(绑定车企与Tier1)的深化、产能保障(扩张与供应链优化)的支撑及政策环境(智能汽车政策)的推动

展望未来,随着L3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预计2027年全球渗透率达10%),车载CIS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市场规模达50亿美元)。思特威若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研发费用占比达15%,工具1:2025年中报)、拓展高端客户(如奔驰、宝马)及优化产能布局,有望保持汽车电子业务的高增长,成为全球车载CIS领域的领军企业。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