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科技(原力帆股份)转型历程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千里科技(601777.SH)前身为力帆股份,是中国民营汽车行业的老牌企业。2025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标志着其从传统燃油车制造商向“AI+车”智能出行科技企业的转型进入新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其转型背景、关键历程、业务布局及财务表现,分析其转型逻辑与未来挑战。
二、转型背景:传统业务困境与行业趋势驱动
1. 传统业务增长瓶颈
力帆股份成立于1992年,以摩托车、燃油车及通用汽油机为主营业务,2010年登陆A股,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时代(2018年起乘用车销量连续下滑),传统燃油车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叠加排放法规升级(如国六标准实施),公司燃油车销量持续萎缩,收入结构单一的问题凸显。
2.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趋势倒逼
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NEV)成为行业增长核心(2023年国内NEV渗透率达36.7%),同时AI技术(如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成为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赛道。力帆股份作为传统车企,若不转型则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亟需调整战略,切入高增长领域。
三、转型历程:从“燃油车”到“AI+车”的三步跨越
1. 第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车(2015-2020年)
早在2015年,力帆股份便开始探索新能源汽车,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力帆EV”,但受限于技术积累不足,市场表现平平。2020年,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聚焦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出“睿蓝”品牌(定位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车),试图通过差异化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2. 第二步:向智能汽车升级(2021-2024年)
2021年起,公司意识到“新能源+智能”是未来趋势,加大智能驾驶(ADAS)、智能座舱(如语音交互、多屏联动)的研发投入。2024年11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印奇出任董事长,标志着公司将AI技术作为转型核心驱动力。
3. 第三步:品牌与战略重塑(2025年至今)
2025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千里科技”,并提出“AI+车”核心战略,明确将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 终端业务:保留摩托车品牌“力帆、派方”(覆盖中低端市场),强化新能源汽车品牌“睿蓝”(推出纯电SUV、轿车等车型),形成“燃油+新能源”的产品矩阵;
- 科技业务:研发智能驾驶(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打造“AI智行开放平台”,向行业客户输出技术(如算法、硬件集成)。
四、业务布局:“终端+科技”双轮驱动
1. 终端业务:多元化产品矩阵分散风险
- 摩托车业务:作为传统优势板块,“力帆”“派方”品牌仍占据国内摩托车市场一定份额(2024年销量约50万辆),主要面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收入稳定但增长有限;
- 新能源汽车业务:“睿蓝”品牌是转型核心,2024年推出的“睿蓝7”纯电SUV凭借高性价比(售价12-15万元)获得市场关注,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2.3万辆,贡献收入约18亿元(占终端业务收入的43%);
- 燃油车业务:逐步收缩,2025年上半年销量不足1万辆,收入占比降至15%以下。
2. 科技业务:长期增长引擎
公司科技业务聚焦“AI+车”技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8.6亿元(占总收入的20.5%),主要用于:
- 智能驾驶:开发L2+级辅助驾驶系统(如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已搭载于“睿蓝7”等车型;
- 智能座舱:推出基于大模型的语音交互系统(支持多轮对话、场景化服务),计划2026年向第三方车企输出;
- 开放平台:构建“AI智行开放平台”,整合车辆数据、用户行为及第三方服务(如地图、支付),打造智能出行生态。
五、财务表现:转型期的短期压力与长期潜力
1. 2025年中报核心财务数据(单位:元)
| 指标 |
数值 |
同比变化 |
| 总营收 |
4,184,038,792 |
+12.3% |
| 净利润(归母) |
-115,971,048 |
-150.2% |
| 基本每股收益(EPS) |
0.0069 |
-145.1% |
| 研发投入 |
862,421,529 |
+35.6% |
2. 财务分析
- 收入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8%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科技业务收入(如技术输出)占比达10%,逐步摆脱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 短期盈利压力:净利润亏损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同比增长35.6%)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电池成本上涨、终端售价下降);
- 现金流韧性: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15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及应收账款管理改善。
六、挑战与展望
1. 转型挑战
- 科技研发压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2025年科技业务亏损约3.2亿元);
- 新能源市场竞争:“睿蓝”品牌面临比亚迪、特斯拉等头部企业挤压,市场份额仍较低(2025年上半年NEV市场份额约1.1%);
- 品牌认知转型:消费者对“力帆”的传统印象仍深,“千里科技”的智能出行品牌形象需进一步强化。
2. 未来展望
- 技术驱动增长:随着AI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如L3级自动驾驶),科技业务有望成为长期收入增长点;
- 产品矩阵协同:摩托车、新能源汽车及科技业务的多元化布局,有助于分散市场风险;
- 行业生态整合:“AI智行开放平台”若能吸引更多车企加入,有望形成生态壁垒,提升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话语权。
七、结论
千里科技(原力帆股份)的转型是传统车企应对行业变革的典型案例。从“燃油车”到“AI+车”的战略升级,既符合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行业趋势,也通过“终端+科技”双轮驱动分散了转型风险。尽管短期内面临盈利压力,但长期来看,其科技业务的潜力及多元化布局有望支撑公司实现高质量增长。未来需关注其研发投入效率、新能源车型销量及品牌转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