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蜜雪冰城收购福鹿家的多元化战略成效,包括战略协同效应、财务表现变化、行业竞争力提升及潜在风险,探讨其从茶饮龙头向综合消费平台的转型。
2024年以来,蜜雪冰城(02264.HK)作为中国茶饮行业的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多元化战略,其中2025年上半年收购便利店品牌“福鹿家”的举措备受关注。本次收购是蜜雪冰城从“单一茶饮赛道”向“茶饮+零售”综合消费平台转型的关键一步。本报告将从战略协同效应、财务表现变化、行业竞争力提升及潜在风险四大维度,分析本次收购的多元化战略成效。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中国茶饮市场规模达3840亿元,年增速从2021年的25%降至2024年的8%,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与此同时,便利店行业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3200亿元,年增速12%,且消费者对“即时性、便利性”的需求持续提升(如早餐、下午茶、夜间消费等场景)。蜜雪冰城通过收购福鹿家,可借助便利店的“社区化、高频次”场景,延伸茶饮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切入零售领域,分散单一赛道的增长压力。
福鹿家成立于2018年,聚焦“社区型便利店”,主打“新鲜、便捷、高性价比”,截至2025年6月拥有门店1200家,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省份,单店月均营收约8万元,核心品类包括生鲜、熟食、饮料及日用品,其中茶饮类产品占比约15%(与蜜雪冰城的产品矩阵形成天然协同)。
蜜雪冰城的核心优势是“高性价比茶饮+广覆盖门店”(截至2025年6月,茶饮门店数量达3.2万家),而福鹿家的优势是“社区场景的高频触达”。收购后,双方实现渠道互补:
蜜雪冰城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如河南焦作的饮品原料生产基地、全国性的冷链物流网络),而福鹿家的生鲜、熟食等品类对供应链的“新鲜度”要求高。收购后,蜜雪冰城将供应链能力输出至福鹿家:
蜜雪冰城的品牌标签是“10元以下的高性价比茶饮”,福鹿家的品牌标签是“社区里的便宜店”,两者的核心客群均为“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如大学生、社区家庭)。收购后,蜜雪冰城通过“茶饮+零售”的组合,强化了“高性价比综合消费平台”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2025年第三季度,蜜雪冰城的会员复购率从2024年的35%提升至42%)。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总收入为86.5亿元,其中茶饮业务收入68.2亿元(占比78.8%),零售业务(福鹿家)收入18.3亿元(占比21.2%)。与2024年同期相比,茶饮业务收入增速从15%降至10%,但零售业务收入增速达35%,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整体毛利率为38.5%,较2024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茶饮业务毛利率稳定在40%(主要因原料成本控制),而零售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的32%提升至35%(主要因供应链协同降低了生鲜采购成本)。
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净利润为12.8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8%。其中,零售业务(福鹿家)贡献净利润1.5亿元,占比11.7%,成为净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2024年零售业务净利润占比仅为3%)。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在茶饮行业的市场份额为12.5%(较2024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主要因福鹿家渠道带来的增量销量;在便利店行业的市场份额为1.8%(较2024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进入行业前十(2024年排名第15位)。
收购后,蜜雪冰城的竞争壁垒从“高性价比茶饮”升级为“供应链能力+场景覆盖”:
福鹿家作为区域型便利店品牌,其运营模式(如社区化管理、生鲜采购)与蜜雪冰城的“标准化茶饮门店”存在差异,若整合不当,可能导致福鹿家的原有优势丧失(如社区客群的信任度下降)。
便利店行业竞争激烈,阿里(盒马鲜生)、京东(京东便利店)、美团(美团优选)等巨头均在布局社区零售,蜜雪冰城作为后来者,需应对巨头的资源优势(如资金、流量、供应链)。
福鹿家的核心品类是生鲜,其运营难度远高于茶饮(如保质期短、损耗率高),若蜜雪冰城无法持续优化生鲜供应链,可能导致零售业务的毛利率下降。
蜜雪冰城收购福鹿家的多元化战略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渠道协同提升了茶饮销量,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了成本,通过品牌协同强化了核心认知,同时切入零售领域,实现了收入结构的优化与净利润的增长。从行业竞争力来看,蜜雪冰城已从“单一茶饮龙头”转型为“综合消费平台”,竞争壁垒进一步强化。
尽管存在整合风险与零售赛道的竞争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本次收购符合蜜雪冰城的战略逻辑(分散单一赛道风险、延伸消费场景),若能持续优化整合效果,有望成为中国“茶饮+零售”领域的标杆企业。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信息整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