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门店减少259家对品牌影响分析 | 财经研报

分析良品铺子2025年门店减少259家对财务绩效、品牌定位、渠道策略及长期战略的影响,探讨其高端零食品牌未来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2 分钟

良品铺子门店数量减少259家对品牌影响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上半年,良品铺子(603719.SH)门店数量减少259家(注:未获取到具体门店总数及减少的时间分布,但结合2025年中报数据,推测为上半年优化调整结果)。作为以“高端零食”为核心定位、依赖全渠道(线下门店+线上电商+会员体系)运营的休闲食品企业,门店数量的收缩并非简单的规模缩减,而是涉及财务绩效、品牌认知、渠道策略及长期战略的系统性调整。本文基于公司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企业基本信息([0])及行业逻辑,从多维度分析其对品牌的影响。

二、核心影响分析

(一)短期财务绩效:营收下滑与利润承压,固定成本分摊压力凸显

门店是良品铺子线下收入的核心载体,其数量减少直接导致线下销售规模收缩。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8.29亿元,同比下降(注:未获取到2024年同期数据,但中报明确提到“销售规模同比下降”);净利润为-9424万元,同比由盈转亏(首亏)。结合财务数据,门店减少的短期财务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收入端:线下流量与客单价的双重挤压
    良品铺子的线下门店承担着“体验场景”与“销售终端”的双重功能,尤其是核心商圈门店的减少,可能导致目标客群(如年轻白领、家庭消费者)的触达率下降。此外,门店减少后,剩余门店的运营压力上升,若单店绩效未显著提升,整体线下收入将持续承压。中报提到“产品结构调整及售价下调”导致毛利率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收入端的压力。
  2. 成本端:固定成本分摊效率下降
    门店的租金、人员工资、水电等属于固定成本,减少259家门店虽能降低部分可变成本(如物料消耗),但固定成本需分摊至更少的收入中,导致单店成本上升。2025年中报显示,销售费用(6.93亿元)同比未明显下降(注:需对比2024年数据,但结合“线上流量费用上升”的表述,推测线下门店成本节约未抵消线上投入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3. 利润端:非经常性因素与结构性问题叠加
    除门店减少的影响外,中报提到“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下降约1100万元”“政府补助下降约1900万元”等非经常性因素,叠加“线上流量费用上升”“毛利率下降”等结构性问题,最终导致净利润亏损。门店减少的短期影响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剧了利润压力。

(二)品牌定位与消费者认知:线下体验场景收缩,高端品牌形象面临考验

良品铺子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端零食”的品牌定位,而线下门店是传递这一定位的关键场景——通过“更好吃、更好玩、更好逛”的门店体验,强化消费者对“高品质、高体验”的认知。门店数量减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品牌触达率下降,年轻客群流失风险
    良品铺子的目标客群以20-35岁的年轻消费者为主,线下门店(尤其是购物中心、社区店)是其日常消费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门店减少可能导致这部分客群转向竞争对手(如三只松鼠的线下门店、百草味的电商渠道),尤其是在品牌忠诚度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触达率下降可能引发客群流失。
  2. 体验场景收缩,高端形象弱化
    良品铺子的门店设计注重互动性(如试吃区、主题陈列)和体验感(如“零食空间”概念),这些是区别于电商渠道的核心优势。减少门店数量可能导致体验场景收缩,削弱消费者对“高端零食”的感知,尤其是在竞争对手(如盒马鲜生的零食区、叮咚买菜的休闲食品板块)强化线下体验的背景下,这一影响更为突出。
  3. 区域市场渗透受阻,品牌集中度下降
    若减少的门店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或新兴市场,可能导致公司在这些区域的品牌渗透受阻,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占。例如,三只松鼠近年来加速线下门店扩张(2024年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良品铺子的收缩可能给其留下市场空白。

(三)渠道策略调整: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全渠道协同面临挑战

良品铺子的渠道策略是“线下门店+线上电商+会员体系”的全渠道融合,门店数量减少是其渠道结构优化的重要信号:

  1. 线下渠道: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025年中报提到“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说明公司从过去的“规模优先”转向“效益优先”。减少低效门店可以集中资源提升核心门店的单店绩效(如优化产品组合、增加体验活动),但需注意,核心门店的数量是否足以支撑品牌的线下 presence。
  2. 线上渠道:投入增加但效率待提升
    中报提到“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说明公司正在加大线上投入(如电商平台推广、直播带货),试图通过线上渠道弥补线下的损失。但线上流量成本的上升(如天猫、京东的推广费用)可能导致线上利润率下降,若线上增长未能抵消线下下降,整体渠道效率将受到影响。
  3. 全渠道协同:数据打通与体验融合的考验
    良品铺子的全渠道策略依赖于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的数据打通(如会员体系、消费行为分析)。门店数量减少可能导致数据来源收缩,影响全渠道协同的效果(如精准推荐、个性化服务)。例如,线下门店的消费数据是线上推荐的重要依据,减少门店可能导致线上推荐的准确性下降。

(四)供应链与运营效率:库存与物流优化,长期成本控制能力提升

门店数量减少的长期影响可能体现在供应链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1. 库存管理优化,降低积压风险
    线下门店的减少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如临期产品、滞销产品),尤其是在休闲食品行业(保质期较短),库存管理是运营效率的关键。2025年中报显示,库存为2.90亿元(inventories:290060992.16),若门店减少后,供应链能更精准地匹配需求(如根据线上数据调整线下库存),库存周转率将提升,降低库存成本。
  2. 物流网络优化,降低配送成本
    门店数量减少可以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如减少区域仓库、调整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例如,若将低效门店的库存转移至核心门店,可减少跨区域配送的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3. 运营流程优化,提升单店效益
    减少门店数量后,公司可以集中资源优化运营流程(如员工培训、产品陈列、客户服务),提升单店的坪效和客单价。例如,2025年中报提到“优化产品结构”,若核心门店能更好地展示高端产品(如进口零食、有机食品),单店效益将提升,抵消门店数量减少的影响。

(五)长期战略影响:聚焦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加速

良品铺子的长期战略是“高端零食+数字化+全渠道”,门店数量减少是这一战略的具体落地:

  1. 聚焦核心业务,避免过度扩张
    过去几年,良品铺子通过线下门店扩张快速增长,但过度扩张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如门店选址不当、运营管理跟不上)。减少低效门店可以让公司聚焦核心业务(如高端零食产品研发、数字化能力建设),避免陷入“规模陷阱”。
  2. 数字化转型加速,线上线下融合深化
    门店数量减少可能推动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如强化电商渠道、发展社区团购、直播带货),通过线上渠道弥补线下的损失。例如,2025年中报提到“线上流量费用上升”,说明公司正在加大线上投入,试图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品牌触达率和销售效率。
  3. 长期竞争力提升,应对行业变革
    休闲食品行业正从“渠道驱动”转向“产品驱动+体验驱动”,良品铺子的门店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单店效益)符合这一趋势。长期来看,这一调整将使公司更专注于产品研发(如健康零食、功能零食)和体验提升(如线下门店的互动性、线上的个性化服务),增强长期竞争力。

三、结论与建议

良品铺子门店数量减少259家是其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短期(1-2年)内可能导致营收下降、利润亏损、品牌触达率下降等问题,但长期(3-5年)来看,若能通过优化渠道结构、提升单店效益、加速数字化转型,有望实现更健康的增长。

建议:

  1. 强化核心门店的体验感,提升单店绩效:集中资源在购物中心、社区店等核心场景,优化门店设计(如增加主题陈列、互动活动),提升单店的坪效和客单价,抵消门店数量减少的影响。
  2. 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渠道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如会员行为、消费偏好)优化线上产品推荐,降低流量成本(如通过私域流量运营提升复购率),实现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如“线上下单、门店自提”)。
  3. 聚焦高端产品研发,强化品牌差异化:加大健康零食、功能零食(如低卡、有机、无糖)的研发投入,通过产品差异化(如“全球精品食材”“匠心工艺”)强化“高端零食”的品牌形象,吸引年轻消费者。
  4. 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数字化手段(如ERP系统、物联网)优化库存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抵消门店数量减少带来的成本压力。

总结:良品铺子门店数量减少是战略调整的必然选择,短期需应对财务压力和品牌认知问题,长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产品研发和体验提升,实现“高端零食”品牌的可持续增长。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