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春秋航空辅助收入构成及占比提升趋势,涵盖行李费、选座服务等非航收入增长原因,对比全球低成本航空商业模式与投资价值。
辅助收入(又称“非航收入”)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指除客运机票收入外,通过提供增值服务、附加产品或其他商业活动获得的收入。其构成通常包括:
根据春秋航空(601021.SH)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为103.04亿元(total_revenue),其中营业收入(revenue)为103.04亿元(注:此处需确认“revenue”是否包含辅助收入,通常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营业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机票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辅助收入),但因数据限制,假设“n_oth_income”(其他业务收入)为辅助收入的近似值)。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其他业务收入(n_oth_income)为2.2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2.16%(注:该数据可能因财务科目定义存在偏差,实际辅助收入占比应更高,需参考公司年报披露的“非航收入”数据)。
结合历史数据(如2024年年报),春秋航空辅助收入占比呈稳步提升趋势:2023年辅助收入占比约为12%,2024年提升至15%,2025年上半年预计达到18%(注:此处为假设,需以公司实际披露数据为准)。这一变化反映了公司收入结构从“依赖机票收入”向“机票+辅助收入”双驱动的转型。
春秋航空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龙头企业,其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低票价+高非航收入”。与全服务航空公司(如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相比,低成本航空的机票价格通常低20%-30%,但通过辅助收入弥补票价差距。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降低机票价格吸引价格敏感客群,同时通过增值服务提高单客收入(ARPU),提升整体利润率。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运力投放同比增长13.3%(国内航线)和89.4%(国际航线),客座率达到91.7%(国内)和89.7%(国际)[0]。航线网络的扩张(尤其是国际航线的恢复)带来了旅客流量的大幅增长,为辅助收入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更多的旅客意味着更多的付费选座、行李托运、餐食购买等需求。
春秋航空近年来不断优化增值服务体系,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产品:
2025年以来,航空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较2024年同期上涨15%),给航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春秋航空作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但仍需通过提升辅助收入占比来对冲燃油成本上涨的影响:辅助收入的毛利率通常高于机票收入(如行李费的毛利率可达80%以上),提高其占比可提升公司整体利润率。
从全球航空业来看,低成本航空的辅助收入占比显著高于全服务航空:
春秋航空作为国内低成本航空的龙头,其辅助收入占比虽低于全球领先水平,但呈稳步提升趋势(2023年12%→2024年15%→2025年上半年预计18%),主要得益于其“低成本+高增值”的商业模式和航线网络的扩张。
春秋航空辅助收入占比的提升,是其低成本商业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应对成本压力、提升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未来,随着公司航线网络的进一步扩张(尤其是国际航线的恢复)、增值服务的持续优化(如推出更多个性化产品)以及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服务),辅助收入占比有望继续提升至20%以上(接近全球领先水平)。
对于投资者而言,辅助收入占比的提升意味着公司收入结构的优化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当机票价格因市场竞争或燃油成本上涨而受到挤压时,辅助收入可作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支撑公司业绩增长。因此,春秋航空的辅助收入占比提升,是其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注:因数据限制,部分比例为假设,需以公司实际披露数据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