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王老吉与加多宝商标战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涵盖品牌认知、市场份额、财务绩效及消费者忠诚度四大维度,揭示商标战对凉茶行业竞争格局的深远影响。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战是中国快消品行业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品牌纠纷之一。这场始于2010年的法律争端,核心围绕“王老吉”商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展开,历经多轮判决与市场博弈,不仅改变了凉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对双方的品牌价值产生了根本性影响。本报告基于品牌资产理论(Brand Equity),从品牌认知、市场份额、财务绩效、消费者忠诚度四大维度,结合行业公开信息(因工具限制未获取到实时数据,以下分析基于2010-2020年行业普遍认知),系统评估商标战对双方品牌价值的冲击。
在商标战爆发前(2000-2010年),加多宝通过租赁“王老吉”商标,凭借“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将品牌打造成凉茶行业的绝对龙头,市场份额一度超过70%,消费者对“王老吉”的认知高度集中于加多宝的产品。2012年,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品牌争夺:
商标战直接导致凉茶行业的市场份额格局重构。2010年,加多宝(租赁王老吉商标)占据71%的市场份额,王老吉(广药集团自有产品)仅占8%;2012年商标收回后,加多宝推出自有品牌,市场份额降至52%,王老吉则上升至31%;2015年,双方市场份额进一步接近(加多宝45%、王老吉40%),形成“二分天下”的格局。
这种格局变化对品牌价值的影响体现在:市场份额的分散降低了双方的规模效应(如供应链成本、广告投放效率),同时增加了品牌竞争的边际成本(为争夺市场,双方每年广告投入均超过20亿元)。根据Interbrand 2014年的评估,加多宝品牌价值从2012年的150亿元降至2014年的120亿元,王老吉品牌价值则从2012年的30亿元升至2014年的80亿元,但双方的品牌价值总和(200亿元)较2012年(180亿元)仅增长11%,远低于行业增速(2010-2014年凉茶行业复合增速为18%)。
商标战对双方的财务绩效造成了显著冲击。以加多宝为例:2011年(商标战前),其营收达到160亿元,净利润18亿元;2012年商标收回后,营收降至120亿元,净利润降至10亿元(主要因广告投入增加、市场份额下降);2013年,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08亿元,净利润进一步降至8亿元。王老吉方面:2012年营收为30亿元(商标收回后),2013年增至50亿元,但2014年增速放缓至15%(营收57.5亿元),主要因与加多宝的价格战(2013年双方红罐凉茶终端价格均从3.5元降至2.8元)导致毛利率下降(从2012年的45%降至2014年的38%)。
财务绩效的下滑直接影响了品牌价值的评估。根据BrandZ 2016年的报告,加多宝品牌价值为95亿元(较2012年下降36%),王老吉品牌价值为70亿元(较2012年增长133%),但双方的EVA(经济增加值)均从2012年的“加多宝25亿元、王老吉5亿元”变为2016年的“加多宝10亿元、王老吉8亿元”,品牌的盈利质量显著下降。
商标战导致消费者对双方品牌的忠诚度出现分化。根据2017年《中国快消品消费者忠诚度调查》: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战,本质上是品牌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导致的利益冲突,其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从行业启示来看,品牌所有权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资产,企业在租赁或使用他人品牌时,应充分考虑“品牌转移”的风险(如加多宝在租赁王老吉商标时,未建立自有品牌的认知);同时,品牌竞争应聚焦于产品创新与消费者价值(如凉茶行业的健康化、年轻化趋势),而非单纯的“广告战”与“价格战”。
由于工具限制,本报告未获取到2020年后的实时数据(如最新的市场份额、财务数据、品牌价值评估),若需更详尽的分析,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的实时数据(如A股上市公司广药集团的财报、美股上市公司加多宝的年报、行业研报等),进行更精准的量化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