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思特威(688213.SH)在比亚迪、吉利等车厂的量产覆盖情况,探讨其车载CIS技术优势、合作可能性及市场前景,助力投资者把握智能汽车供应链机会。
思特威(SmartSens)作为国内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CIS)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智能车载电子市场。随着比亚迪、吉利等自主车企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其对车载CIS的需求持续增长。本文结合公司公开信息、行业趋势及市场动态,从业务布局、合作现状、市场前景等维度,分析思特威在比亚迪、吉利等车厂的量产覆盖情况及潜在合作空间。
根据券商API数据[0],思特威的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覆盖安防监控、机器视觉、智能车载三大核心场景。其中,车载CIS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领域,主要针对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车内监控等应用,提供高信噪比(SNR)、高感光度(ISO)、高速全局快门及宽动态范围(WDR)的传感器解决方案。
公司车载CIS产品已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具备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的技术基础。截至2025年上半年,思特威车载业务收入占比约12%,较2023年的5%显著提升,显示其在车载市场的加速渗透。
通过网络搜索[1][2],截至2025年10月,思特威未披露与比亚迪、吉利的直接量产合作信息。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其供应链体系以封闭性著称,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多由自供或战略伙伴提供;吉利则通过“银河”“星瑞”等车型加速智能化,其车载CIS主要采购自索尼、三星等国际厂商,或与国内厂商(如韦尔股份)合作。
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车载CIS市场规模将达到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1.2%。其中,中国市场因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2025年预计达45%),成为车载CIS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市场规模将占全球的35%以上。
思特威作为国内高性能CIS龙头,具备进入比亚迪、吉利等车厂供应链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尽管目前未披露直接合作信息,但随着其车载业务的加速布局(如车规级产品认证、客户拓展),未来有望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或二级供应商合作(如通过Tier 1厂商间接供应)进入比亚迪、吉利的量产体系。
从市场趋势看,车载CIS是思特威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若能成功拓展与自主车企的合作,其车载业务收入占比有望在2027年提升至25%以上,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市场信息,未包含未披露的合作细节。)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