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恒瑞医药医械业务的增长潜力,涵盖行业环境、公司布局、财务支撑及竞争优势,探讨其能否成为未来核心增长引擎。
恒瑞医药(600276.SH)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企业,近年来逐步拓展医疗器械(以下简称“医械”)业务,将其视为未来重要增长引擎。本文通过行业环境、公司布局、财务支撑、竞争优势四大维度,结合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及公开战略信息,分析医械业务成为新增长极的可行性。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达58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6.5%;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医械市场,2024年规模超9000亿元,CAGR约1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注:因工具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市场数据,此处引用2024年行业共识数据]。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如心脏支架、人工关节)、诊断试剂、医疗影像设备等细分领域增速显著,成为行业核心增长点。
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医械产业升级: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恒瑞医药的业务范围已涵盖“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但未披露具体产品细分数据。结合行业惯例及公司研发方向,推测其医械业务可能聚焦于与制药业务协同的领域,如:
恒瑞医药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支出达32.28亿元,占总收入的20.48%(总收入157.61亿元)[0]。虽未披露研发支出的细分领域,但考虑到公司“创新驱动”的战略,部分研发投入可能流向医械领域。此外,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如连云港、上海、苏州),具备拓展医械产能的基础。
2025年中报显示,恒瑞医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43.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0]。充足的现金流为医械业务的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及市场推广提供了资金保障。
公司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44.55亿元,净利率达28.26%[0]。尽管创新药研发投入较大,但核心制药业务的盈利韧性为医械业务的亏损期(如研发投入期)提供了缓冲。
恒瑞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支出/总收入)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中报为20.48%),远高于国内医械龙头企业(如迈瑞医疗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约10%)。高研发投入有助于公司在医械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恒瑞医药的医械业务具备成为新增长极的基础条件:
但需注意,医械业务的增长需长期布局,短期(1-3年)难以贡献显著收入,需关注以下关键点:
若公司能有效整合资源,聚焦高附加值医械领域(如伴随诊断试剂、高值耗材),医械业务有望在未来5-10年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
数据来源:
[0] 恒瑞医药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
[注] 医械行业市场数据引用2024年行业共识(因工具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