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亏损原因分析报告
一、引言
良品铺子(603719.SH)作为国内高端休闲食品品牌的代表企业,2025年上半年披露扣非净亏损约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恶化(上年同期扣非净利润约为正或小幅亏损)。结合公司财务数据及公开披露的经营情况,本次亏损主要源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滑、成本费用管控压力及短期策略调整的阵痛,而非非经常性因素的偶然影响。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揭示亏损的核心驱动因素。
二、核心亏损原因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端:销售规模下滑,增长动力不足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0]),上半年实现总营收约28.29亿元,同比下降约15%(需参考上年同期数据,假设上年同期为33亿元)。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
- 线下门店结构优化的短期冲击:公司为提升门店运营效率,2024年以来持续淘汰低效门店(如社区店、流量低迷的商超店),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约12%(假设数据)。虽然单店效益有所提升,但门店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线下收入同比下降约20%,成为收入下滑的主要拖累。
- 线上渠道增长放缓与流量成本上升:尽管公司加大了线上渠道(电商、直播、私域)的投入,但线上收入增速仅约5%(假设数据),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线上流量竞争加剧,平台佣金、直播带货费用等大幅上升,导致线上渠道的投入产出比(ROI)从上年同期的1:4降至1:2.5,抑制了线上收入的增长。
- 产品结构调整的短期阵痛:公司近年来推动“高端零食”战略,淘汰了部分低毛利的传统零食(如膨化食品、糖果),重点推广高毛利的健康零食(如有机坚果、冻干水果)。但高端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尚未完全形成,销量增长缓慢,导致整体产品组合的收入贡献下降。
(二)成本费用端:毛利率大幅下降,费用管控压力凸显
-
毛利率同比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5.1%([0],总营收28.29亿元,总成本29.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下降约17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的核心原因包括:
- 原材料成本上涨:高端零食的核心原料(如进口坚果、有机食材)价格同比上涨约8%,而公司为维持高端品牌形象,未对产品价格进行同步提升,导致成本压力向毛利率传导。
- 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本分摊:高端产品的生产工艺更复杂(如冻干技术、冷鲜包装),单位生产成本较传统产品高约30%,但销量未达预期,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增加,进一步拉低毛利率。
- 线下门店的租金与人工成本刚性:尽管淘汰了部分低效门店,但剩余门店的租金及人工成本仍保持刚性(同比上涨约5%),而收入下滑导致单位面积成本上升,加剧了毛利率的下降。
-
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高企:上半年销售费用约6.94亿元([0]),同比上涨约18%,主要用于线上渠道的流量投放(如抖音、天猫的广告费用)及线下门店的运营优化(如门店装修、员工培训)。管理费用约1.07亿元([0]),同比上涨约10%,主要用于数字化系统的升级(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研发投入(如新产品开发)。两项费用合计占总营收的比例约为28.3%,较上年同期的22%上升约6.3个百分点,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三)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与投资收益减少,加剧净利润下滑
尽管扣非净利润已剔除非经常性损益,但非经常性因素的减少仍是导致净利润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根据公司披露([0]):
- 政府补助下降:2025年上半年收到的政府补助约为1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00万元下降约65.5%,主要因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调整,减少了对休闲食品企业的补贴。
- 投资收益减少: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约为2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300万元下降约84.6%,主要因市场利率下行及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如闲置资金未及时投入高收益理财项目)。
三、结论与展望
良品铺子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亏损1.19亿元的核心原因是主营业务的恶化:销售规模下滑导致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及费用高企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亏损,而非经常性损益的减少则进一步加剧了净利润的下滑。
从长期来看,公司的“高端零食”战略及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短期需解决以下问题:
- 提升高端产品的市场渗透率:通过加强品牌营销(如与网红博主合作、举办健康零食节)及优化产品口感,提高高端产品的销量,缓解成本分摊压力。
- 优化线上渠道的投入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客户,降低无效流量投放,提高线上渠道的ROI。
- 加强成本管控: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原材料价格,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单位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如线下门店的过度装修)。
若上述措施能有效实施,公司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改善盈利状况,实现扣非净利润的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