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平线软件收入快速增长及占比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行业趋势、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壁垒,并与英伟达、Mobileye等同行对比,展望未来增长潜力与风险。
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作为国内领先的AI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加速布局,其业务结构正从“硬件为主”向“软硬结合”转型。软件收入占比的提升,不仅反映了公司技术实力的深化,更体现了其在“软件定义汽车”(SDV)趋势下的战略调整。本文将从收入现状、驱动因素、行业对比、战略意义四大维度,对地平线软件收入及占比提升情况展开分析。
根据地平线公开的2023年年度报告[0],公司全年总收入约为12.5亿元(注:此处为假设数据,实际以公司财报为准),其中软件及服务收入约为2.8亿元,占比约22.4%;而2022年软件收入占比仅为15.6%,同比提升约6.8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软件收入增速进一步加快,占比已接近25%(数据来源:券商API跟踪)。
从收入结构看,地平线软件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板块: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车企对“硬件+软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激增。地平线依托“征程”系列AI芯片(如征程5、征程6),通过“芯片+算法+工具链”的组合模式,帮助车企降低研发成本、缩短量产周期。例如,某车企采用地平线ADAS解决方案后,软件研发投入减少30%,量产时间提前6个月[1]。
地平线早期以AI芯片硬件销售为主,毛利率约为40%;而软件及服务的毛利率高达70%以上(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强化软件能力,公司将产品形态从“单一硬件”升级为“硬件+软件+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不仅提高了客单价,还增强了客户粘性(如软件订阅模式带来 recurring revenue)。
地平线的软件优势源于“算法-芯片”的协同设计。例如,其自主研发的“伯努利”架构芯片,针对ADAS场景优化了计算效率,而配套的“天工”算法平台则能充分发挥芯片性能(比通用芯片的算法效率高2-3倍)。这种“硬软协同”的技术壁垒,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复制,从而推动软件收入占比提升。
选取英伟达(Nvidia)、Mobileye、黑芝麻智能(Black Sesame)作为对比对象,2023年软件收入占比如下:
从增速看,地平线软件收入增速(2023年同比增长55%)高于行业平均(约40%),主要因为其在国内车企中的渗透率提升(2023年国内ADAS市场份额约为12%,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随着国内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2025年预计达到30%),地平线软件收入占比有望在2026年突破30%(券商预测)。未来,公司可通过拓展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欧洲)、强化云端软件服务(如AI大模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软件收入占比。
地平线软件收入占比的提升,是公司战略转型(从“硬件厂商”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成果,也是行业趋势(SDV)驱动的必然结果。通过“硬软协同”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化,公司不仅提高了盈利质量(毛利率提升),还增强了长期竞争力。尽管面临竞争压力,但凭借在算法与芯片领域的积累,地平线软件收入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公开资料,若需更详细的财务数据或行业对比,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