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全能源在新疆、内蒙古的西部布局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电价优势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提升毛利率及长期竞争力,助力行业低谷期业绩稳定。
大全能源(688303.SH)作为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近年来聚焦西部可再生能源资源,加速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的产能布局。本文从项目布局、电价对比、成本影响及业绩支撑等维度,深入分析其西部布局的电价优势及战略价值。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大全能源的西部产能主要集中在新疆石河子和内蒙古,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形成30.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新疆)、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内蒙古)的产能规模。这些项目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结合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装置(如“光伏硅材料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现闭环式运行,生产效率较行业平均高约15%。
西部地区(新疆、内蒙古)依托丰富的风电、水电资源,工业电价显著低于东部沿海地区。据行业数据,新疆的风电电价约为0.25-0.30元/度(含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内蒙古的风电电价约为0.28-0.32元/度;而东部地区(如江苏、浙江)的工业电价普遍在0.60-0.70元/度(不含补贴),西部电价较东部低约50%。这种差距主要源于西部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属性(如风电的度电成本约0.20元/度)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如新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补贴)。
多晶硅生产中,电力成本是核心成本项(改良西门子法约占40%-50%)。以新疆基地为例,假设每吨多晶硅生产需3.5万度电(行业平均水平),则西部电价下的电力成本约为8750-10500元/吨,而东部地区则需21000-24500元/吨,每吨成本差距达12250-14000元。这一差距直接转化为公司的成本优势——即使在多晶硅价格下跌周期(如2024年均价较2023年下跌约40%),公司仍能通过电价优势缓解利润收缩压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下降22%),营业成本19.7亿元(同比下降15%)。尽管收入下滑主要受多晶硅价格下跌影响,但西部产能的电价优势使得营业成本增速低于收入增速(差距约7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能力优于同行(如通威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增速较收入高5%)。
西部电价的低成本优势,使得公司多晶硅产品的毛利率较东部产能高约15-20个百分点(假设其他成本相同)。即使在2024-2025年行业低谷期(多晶硅均价跌至15万元/吨以下),公司毛利率仍保持在10%-15%(同行平均约5%-10%),避免了大幅亏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5亿元**,亏损幅度较同行小约10%)。
大全能源计划2026年将新疆基地产能提升至40万吨/年,内蒙古基地新增5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产能。随着西部可再生能源电价的持续稳定(如新疆风电电价补贴延长至2030年),公司的电价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有望在多晶硅行业复苏周期(预计2027年需求回升)中抢占市场份额(目标2026年市场占比提升至25%)。
大全能源的西部布局,通过依托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电价,有效降低了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成本(电力成本),提升了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毛利率稳定性。尽管当前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但西部电价优势为公司提供了抗风险缓冲,未来随着产能扩张,有望成为公司长期竞争力的核心支撑。
(注:文中电价数据来源于行业公开资料,成本估算基于公司公开工艺参数及市场平均水平。)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