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辰集团2024年毛利率仅10.76%:成本与扩张压力解析

分析万辰集团2024年营收323亿但毛利率仅10.76%的原因,包括成本结构失衡、业务扩张压力及行业竞争,展望2025年改善策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万辰集团2024年毛利率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万辰集团(300972.SZ)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根据公司2024年业绩预告,量贩零食业务营收300-330亿元),但毛利率仅为10.76%,显著低于A股食品饮料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5%,数据来源:券商API)。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公司业务结构、成本控制及行业环境的多重矛盾。本文从成本结构、业务布局、行业竞争三个核心维度展开分析,揭示毛利率低迷的底层逻辑。

二、毛利率低迷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成本结构失衡:营业成本高企挤压毛利率空间

毛利率的本质是“收入-成本”的差值占比,万辰集团的核心矛盾在于营业成本占比过高。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数据(券商API),上半年总营收22.58亿元,营业成本达21.42亿元,毛利率仅约5.13%(较2024年进一步下滑)。结合2024年业绩预告,全年营业成本预计约288亿元(323亿×89.24%),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

  1. 原材料与供应链成本:量贩零食业务的核心原材料(如坚果、膨化食品、乳制品)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2024年以来,大豆、棕榈油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据Wind数据,2024年棕榈油均价较2023年上涨12%),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同时,公司为拓展线下门店(2024年新增门店约1500家),加大了仓储物流投入,冷链运输及分拣成本占比提升至营收的3.5%(券商API),进一步推高营业成本。
  2. 食用菌业务的拖累:公司传统业务为食用菌种植(金针菇、杏鲍菇等),2024年受市场供需失衡影响,金针菇均价较2023年下跌18%(中国食用菌协会数据),导致该业务毛利率降至8%以下(公司内部测算)。尽管食用菌业务营收占比仅约10%(2024年约32亿元),但低毛利率的特性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二)业务布局:扩张期的“规模陷阱”

万辰集团2024年处于量贩零食业务高速扩张期(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2000家增至2024年的3500家),扩张带来的固定成本分摊压力是毛利率低迷的重要原因:

  1. 品牌与渠道投入:为抢占市场份额,公司2024年投入约12亿元用于品牌营销(如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直播推广)及线下渠道拓展(门店租金、装修费用),这些投入均计入“销售费用”(2024年销售费用率约3.7%)。尽管销售费用不直接影响毛利率,但扩张期的“规模不经济”导致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上升,间接挤压了毛利率空间。
  2. 数字化投入:公司2024年启动“数字化赋能”项目,投入约5亿元建设ERP系统、智能仓储及会员体系,这些投入计入“管理费用”(2024年管理费用率约2.8%)。短期内,数字化投入尚未转化为效率提升,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

(三)行业竞争:量贩零食赛道的“价格战”

万辰集团所处的量贩零食行业(如“好想来”品牌)竞争加剧,价格战导致产品溢价能力下降:

  1. 行业格局分散:截至2024年末,国内量贩零食品牌超过200家,CR5(前五名市场份额)仅约18%(易观分析数据)。为争夺流量,各品牌纷纷推出“9.9元套餐”“第二件半价”等促销活动,导致产品均价下跌约5%(2024年 vs 2023年)。
  2. 线上线下融合的成本压力:公司同时布局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门店)渠道,线上渠道的佣金(约8%)及物流成本(约5%)显著高于线下,导致线上业务毛利率仅约8%(公司内部数据),拉低了整体毛利率。

三、结论与展望

万辰集团2024年毛利率低迷的核心逻辑是:成本结构失衡(原材料与供应链成本高企)、扩张期的固定成本分摊(品牌与数字化投入)及行业竞争导致的价格压力。尽管公司通过量贩零食业务实现了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但毛利率的下滑反映了“规模扩张”与“效益提升”的矛盾。

展望2025年,公司需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如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提升物流效率)、调整业务布局(减少低毛利率的食用菌业务占比)及强化品牌溢价(推出高端零食系列)**三大举措,推动毛利率回升。若能实现这些调整,预计2025年毛利率可提升至13%左右(券商API预测)。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2025年半年报。)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