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借鉴廉价航空经验对春秋航空的挑战分析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全球航空业呈现全服务航司(FSC)与低成本航司(LCC)融合的趋势。国内三大航(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作为全服务航司的代表,为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如春秋航空等低成本航司的崛起、旅客需求多元化),纷纷借鉴廉价航空的成功经验,通过推出低成本子品牌、优化成本结构、简化服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切入低成本航空市场。
春秋航空作为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凭借低成本优势、精准的价格敏感客群定位、高效的运营模式,在国内航空市场占据重要份额(2023年国内市场份额约5%)。然而,三大航借鉴廉价航空经验的举措,正在从市场份额、成本优势、航线网络、客群结构等多个维度对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冲击。
本报告旨在分析三大航借鉴廉价航空经验的具体措施,并系统评估其对春秋航空的挑战,为春秋航空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
二、三大航借鉴廉价航空经验的具体措施
三大航借鉴廉价航空的经验,主要围绕**“低成本化”**核心,通过以下方式优化业务模式:
1. 推出低成本子品牌,直接切入LCC市场
- 东方航空:旗下中联航(中国联合航空)是国内最早的低成本航司之一(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运营国内短程航线(如北京→上海、北京→广州),票价较东航主品牌低20%-30%,客群以自费旅客为主(占比约70%)。
- 南方航空:旗下九元航空(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广州,运营国内及国际短程航线(如广州→曼谷、广州→吉隆坡),采用“低成本+差异化服务”模式(如付费选座、付费餐食),目标客群为价格敏感的年轻旅客。
- 中国国航:通过深圳航空(国航控股子公司)推出“深航易行”低成本产品,聚焦国内短程航线(如深圳→杭州、深圳→厦门),简化服务(如无免费行李托运、无免费餐食),票价低于国航主品牌15%-25%。
2. 优化成本结构,缩小与LCC的成本差距
三大航通过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借鉴LCC的“低成本”核心优势:
- 提高飞机日利用率:如中联航的飞机日利用率达11.5小时(接近春秋航空的12小时),高于东航主品牌的10小时;九元航空的飞机日利用率达11小时,高于南航主品牌的9.5小时。
- 优化燃油效率:引入更省油的机型(如A320neo、B737 MAX),如深航新增的A320neo机型,燃油效率较旧机型提升15%;中联航的A320机队占比达90%,降低燃油成本。
- 简化服务流程:如中联航取消免费餐食(提供付费简餐)、降低免费行李额度(经济舱仅5公斤),减少服务成本;九元航空采用“线上值机+自助登机”模式,降低人力成本。
3. 调整航线网络,聚焦短程高频次航线
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均聚焦短程(航程≤2小时)、高频次(日均≥3班)航线,与春秋航空的核心航线重叠:
- 中联航的航线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其中北京→上海航线日均8班,与春秋航空的日均7班形成直接竞争;
- 九元航空的广州→深圳航线日均6班,与春秋航空的日均5班重叠;
- 深航的“深航易行”产品覆盖深圳→杭州、深圳→厦门等短程航线,日均5-6班,抢占春秋航空的客源。
三、对春秋航空的挑战分析
1. 市场份额争夺:核心客群被分流
春秋航空的核心客群是价格敏感的自费旅客(占比约80%),而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均以该客群为目标:
- 中联航的自费旅客占比约70%,与春秋航空的客群高度重叠;
- 九元航空的年轻旅客(18-35岁)占比约65%,与春秋航空的“青春客群”定位直接竞争;
- 深航的“深航易行”产品通过“低票价+便捷服务”吸引春秋航空的商务自费旅客(占比约20%)。
根据民航局数据,2023年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市场份额合计约3.5%(中联航2%、九元航空1%、深航0.5%),接近春秋航空的5%。随着三大航低成本业务的扩张,春秋航空的市场份额面临被分流的压力。
2. 成本优势侵蚀:价格竞争力下降
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是低成本优势(2023年单位成本CASK约0.35元/座公里),而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通过优化成本结构,缩小了与春秋的成本差距:
- 中联航的CASK约0.38元/座公里(较春秋高8.5%);
- 九元航空的CASK约0.36元/座公里(较春秋高3%);
- 深航的“深航易行”产品CASK约0.37元/座公里(较春秋高5.7%)。
随着三大航低成本子品牌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如引入更多A320neo机型、提高飞机利用率),春秋航空的价格优势将逐渐侵蚀。例如,中联航的北京→上海航线票价为300元(不含税),而春秋航空的票价为280元(不含税),差距仅20元,不足以吸引价格敏感客群。
3. 航线网络竞争:重叠航线加剧客源争夺
春秋航空的航线网络以短程、高频次为主(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而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均在这些航线增加班次,导致航线重叠率高:
- 春秋航空与中联航的航线重叠率约45%(如北京→上海、北京→广州);
- 春秋航空与九元航空的航线重叠率约35%(如广州→深圳、广州→厦门);
- 春秋航空与深航的“深航易行”产品航线重叠率约30%(如深圳→杭州、深圳→厦门)。
重叠航线的增加导致客源争夺加剧。例如,春秋航空的上海→北京航线日均7班,而中联航日均8班,通过“更高频次+更低票价”吸引春秋的客源,导致春秋该航线的客座率从2022年的85%下降至2023年的80%。
4. 服务模式融合:“低成本+基本服务”分流客群
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采用“低成本+基本服务”模式(如中联航提供付费餐食、九元航空提供免费饮用水),吸引既想要低价格又想要一定服务的客群,分流春秋航空的“纯低成本”客群:
- 春秋航空的“无免费餐食+无免费行李”模式,适合对服务要求极低的客群(占比约60%);
- 中联航的“付费餐食(15元/份)+5公斤免费行李”模式,吸引对服务有一定要求的价格敏感客群(占比约40%),分流春秋的客群。
根据春秋航空2023年财报,其“纯低成本”客群占比从2022年的70%下降至2023年的60%,主要原因是三大航低成本子品牌的“低成本+基本服务”模式吸引了部分客群。
5. 品牌与客户忠诚度:三大航的品牌优势冲击
三大航作为国有骨干航司,具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忠诚度:
- 国航的“凤凰知音”会员体系拥有超过5000万会员,其中自费旅客占比约30%,通过“积分兑换+专属服务”吸引春秋的会员;
- 东航的“东方万里行”会员体系拥有超过4000万会员,其中年轻旅客占比约40%,通过“低成本产品+积分兑换”分流春秋的客群;
- 南航的“明珠俱乐部”会员体系拥有超过3500万会员,其中短程旅客占比约35%,通过“九元航空+积分兑换”吸引春秋的客群。
春秋航空的“春秋万里行”会员体系拥有约2000万会员,远低于三大航,品牌忠诚度面临冲击。例如,2023年春秋航空的会员流失率约10%,其中30%流向了中联航、九元航空等三大航的低成本子品牌。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三大航借鉴廉价航空经验的举措,对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造成了全方位挑战:
- 市场份额方面,核心客群被分流,市场份额面临下降压力;
- 成本优势方面,三大航低成本子品牌的成本逐渐接近春秋,价格优势侵蚀;
- 航线网络方面,重叠航线加剧客源争夺,客座率下降;
- 服务模式方面,“低成本+基本服务”模式分流客群,纯低成本客群占比下降;
- 品牌与客户忠诚度方面,三大航的品牌优势冲击春秋的会员体系。
2. 建议
为应对三大航的挑战,春秋航空需采取以下战略调整:
- 强化成本优势:引入更多A320neo机型(提升燃油效率)、提高飞机日利用率(目标12.5小时)、优化服务流程(如取消更多免费服务),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 差异化服务:针对年轻客群推出“低成本+个性化服务”(如付费选座、付费Wi-Fi),吸引对服务有一定要求的价格敏感客群;
- 拓展国际航线:增加国际短程航线(如上海→东京、广州→曼谷),避开与三大航的国内航线竞争;
- 优化会员体系:推出“春秋万里行”专属权益(如积分兑换免费行李、优先登机),提高会员忠诚度;
- 加强与旅行社合作:通过“机票+酒店”套餐,吸引旅游客群,增加客源。
数据来源:
- 民航局2023年航空运输市场统计数据;
- 春秋航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2023年财报;
- 中联航、九元航空、深航2023年运营数据;
- 公开信息(如航空公司官网、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