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蜜雪冰城在1元奶茶价格战中的供应链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品牌营销及运营效率提升策略,探讨其短期财务影响与长期增长潜力。
2025年以来,奶茶行业竞争加剧,部分品牌推出“1元奶茶”等超低价引流策略,试图通过牺牲短期利润换取客流量和市场份额。作为国内性价比奶茶龙头品牌,蜜雪冰城(未上市,以下简称“公司”)面临着如何在价格战中保持竞争力、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利润的挑战。本报告结合行业背景、公司战略及财务逻辑,分析蜜雪冰城应对1元奶茶价格战的核心策略及潜在财务影响。
奶茶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国内奶茶店数量超50万家,CR5(TOP5品牌)市场份额约35%,中小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抢占下沉市场。“1元奶茶”本质是流量工具,其核心逻辑是通过超低价产品吸引新客到店,再通过高利润产品(如冰淇淋、果茶)提高客单价,实现“引流-转化-复购”的闭环。
1元奶茶的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茶叶、牛奶、糖)、包装、人力、租金及物流,行业平均成本约为2-3元/杯(不含租金)。若直接推出1元奶茶,单杯亏损约1-2元,若客流量未达预期,将直接侵蚀门店利润。因此,应对策略的核心是控制成本与提升转化。
蜜雪冰城作为“性价比奶茶”的代表,其应对1元奶茶价格战的策略围绕“成本控制、产品组合、品牌粘性、运营效率”四大核心展开,避免陷入“低价-亏损-缩量”的恶性循环。
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优势是其应对价格战的核心壁垒。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供应链”(自建原材料工厂、物流体系)和“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
以1元奶茶为例,若原材料成本控制在1.2元/杯(行业平均约1.8元),包装成本0.3元/杯(行业平均0.5元),则单杯成本约1.5元,通过客流量提升(如日均增加50杯),可覆盖部分固定成本(租金、人力)。
1元奶茶的核心目标是引流,而非盈利。蜜雪冰城通过“引流款+利润款”的产品组合,提高客单价,弥补1元产品的亏损:
根据行业数据,若1元奶茶的客流量占比为20%,客单价提升至12元,则单店日均营收可从5000元增加至6000元,其中利润款贡献的净利润可覆盖1元产品的亏损。
蜜雪冰城通过品牌营销强调“低价不低质”,避免陷入“比谁更便宜”的恶性价格战:
1元奶茶会带来客流量激增,若运营效率不足,将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出杯速度下降,影响用户体验。蜜雪冰城通过“标准化运营”和“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
蜜雪冰城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能力和竞争情况,调整1元产品的推出策略:
1元奶茶的推出会导致短期毛利率下降(若1元产品成本为1.5元,毛利率为-50%),但客流量的提升(假设增加30%)会带动总营收增长。例如,单店日均营收从5000元增加至6500元,其中1元奶茶贡献1000元(200杯),亏损200元,但利润款贡献5500元,净利润约为5500×60%(毛利率)- 固定成本(2000元)= 1300元,较之前的5000×50% - 2000=500元,净利润增长160%。
1元奶茶的引流效果若能转化为长期会员(假设转化率为10%),则单店每年可增加7300个会员(200杯/天×365天×10%),会员复购率约为30%,每年可贡献7300×12元(客单价)×30%=262800元营收,提升长期净利润。
蜜雪冰城应对1元奶茶价格战的核心逻辑是“用流量换利润”:通过1元奶茶吸引新客,再通过高利润产品、会员体系和运营效率提升实现盈利。其策略的关键在于供应链成本控制(确保1元产品的成本边界)、产品结构优化(联动高利润产品)、品牌营销(强化性价比认知)和运营效率(应对流量增长)。
从财务角度看,短期毛利率下降是必然,但长期来看,若能实现“流量→会员→复购”的闭环,将提升市场份额和净利润。对于蜜雪冰城而言,1元奶茶不是“亏损的工具”,而是“增长的引擎”,其核心是通过低价引流,建立长期的用户关系和品牌忠诚度。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