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银行股拨备覆盖率充足性分析及投资价值解读

本文深入分析银行股拨备覆盖率的定义、监管要求及充足性,结合国内外数据对比,揭示拨备覆盖率与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关系,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银行股拨备覆盖率及其充足性分析

引言

拨备覆盖率(Provision Coverage Ratio, PCR)是衡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反映了银行对不良贷款损失的覆盖能力。对于银行股投资者而言,拨备覆盖率不仅是评估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依据,也是判断其利润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参考。在当前经济恢复阶段,银行股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及其充足性备受市场关注。

一、拨备覆盖率的定义与核心逻辑

拨备覆盖率的计算公式为:
[ \text{拨备覆盖率} = \frac{\text{贷款损失准备余额}}{\text{不良贷款余额}} \times 100% ]
其核心逻辑是**“风险匹配”**:银行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将未来可能的不良贷款损失提前计入成本,避免利润虚增,并确保有足够资金覆盖潜在损失。因此,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覆盖能力越强,风险抵御能力越稳健。

二、监管要求与国际对比

1. 国内监管框架

中国银保监会对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最低要求为150%(《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这一标准高于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100%、巴西120%),体现了监管层对银行风险防控的严格要求。历史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监管层曾短暂放松要求至120%,以缓解银行利润压力,但随着经济恢复,2022年起又恢复至150%的“底线”。

2. 国际对比

从国际经验看,拨备覆盖率的监管要求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 美国:美联储未设定统一标准,但要求银行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计提准备金,2024年美国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约185%(如摩根大通185%、花旗银行170%);
  • 欧洲:欧盟委员会要求银行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00%,但实际中欧洲银行(如汇丰银行)平均约150%;
  • 中国:上市银行平均约200%,显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反映了中国银行业更强的风险准备意识。

三、国内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现状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4年国内代表性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如下:

银行名称 代码 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率 贷款损失准备占比(不良×拨备)
宁波银行 002142.SZ 300% 0.7% 2.1%
招商银行 600036.SH 220% 0.9% 1.98%
工商银行 601398.SH 190% 1.1% 2.09%
渝农商行 601077.SH 170% 1.3% 2.21%

行业差异分析

  • 城商行:平均约250%(如宁波银行300%),因服务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计提更多准备金;
  • 股份制银行:平均约220%(如招商银行220%),客户结构介于国有行与城商行之间,风险偏好适中;
  • 国有大行:平均约190%(如工商银行190%),客户资质优,不良贷款率低,拨备覆盖率相对较低但仍满足监管要求;
  • 农商行:平均约170%(如渝农商行170%),区域集中度高,不良贷款率高,拨备覆盖率最低但实际覆盖水平(贷款损失准备占比2.21%)并不低。

四、拨备覆盖率充足性深度分析

拨备覆盖率的充足性需结合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经济环境综合判断,而非仅看绝对数值。

1. 与不良贷款率的匹配性

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是更准确的充足性指标。2024年,国内上市银行平均约2.1%,符合国际通行的“2%以上”的充足性标准:

  • 宁波银行:0.7%×300%=2.1%(充足);
  • 渝农商行:1.3%×170%=2.21%(充足);
  • 工商银行:1.1%×190%=2.09%(充足)。

2. 关注类贷款的潜在压力

关注类贷款是不良贷款的“后备军”,其占比越高,未来不良贷款增长的压力越大。2024年,国内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平均约2.0%,其中:

  • 渝农商行:3.0%(高于行业平均),说明其潜在不良压力较大,虽当前拨备覆盖率170%,但需警惕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对拨备的消耗;
  • 宁波银行:1.8%(低于行业平均),潜在风险较小,高拨备覆盖率更显充足。

3. 经济环境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恢复阶段,企业盈利改善,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2024年上市银行平均约1.1%)。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无需大幅提升,只需保持与不良贷款的匹配即可。若经济下行,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需增加拨备,拨备覆盖率可能上升(因拨备增加)或下降(因不良增加更快),但当前经济恢复,这种风险较小。

五、影响拨备覆盖率的关键因素

1. 政策监管

银保监会的最低要求是拨备覆盖率的“底线”。2025年,监管层大概率保持150%的最低标准,以确保银行有足够的风险准备。若经济出现波动,监管层可能调整要求(如2020年放松至120%),但当前经济恢复,政策稳定。

2.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通过不良贷款率影响拨备覆盖率:

  • 经济上行期:企业盈利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银行可能减少拨备,拨备覆盖率上升(因不良减少)或下降(因拨备减少);
  • 经济下行期:企业盈利恶化,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需增加拨备,拨备覆盖率可能上升(因拨备增加)或下降(因不良增加更快)。

3. 银行自身策略

银行的风险偏好和利润目标决定了拨备覆盖率的调整方向:

  • 稳健型银行(如宁波银行):保持高拨备,牺牲短期利润换取长期稳定;
  • 利润导向型银行(如某些股份制银行):可能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利润,提升短期业绩,但需承担更高风险。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国内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整体充足

  • 平均约200%,高于银保监会150%的最低要求,也高于国际平均水平(150%-200%);
  • 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平均约2.1%,符合国际通行的充足性标准;
  • 虽行业差异存在,但各类型银行均能覆盖当前不良贷款损失。

需注意的是,关注类贷款占比高的银行(如渝农商行),其拨备覆盖率的充足性可能存在隐患,需警惕未来不良贷款上升对拨备的消耗。

2. 展望

  • 经济恢复:企业盈利改善,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银行拨备覆盖率可能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
  • 政策稳定:监管层不会放松拨备要求,银行需保持足够的风险准备;
  • 银行策略:稳健型银行(如宁波银行)将继续保持高拨备,利润导向型银行(如招行)可能适度释放利润,降低拨备覆盖率至200%左右。

综上,银行股的拨备覆盖率充足性无需过度担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资产质量优、关注类贷款占比低的银行(如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其风险抵御能力更强,长期投资价值更高。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