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友食品董秘闪辞暴露公司治理问题分析

分析有友食品董秘短期离职事件,揭示其集权式治理结构、管理层稳定性差、信息披露压力及内部控制缺陷等核心治理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有友食品董秘“三个月闪辞”事件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报告

一、事件背景与问题提出

有友食品(603697.SH)作为国内休闲食品龙头企业(以“泡凤爪”等泡卤制品为主营业务),其董秘职位的“短期闪辞”事件(假设为2025年近期发生)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关注。董秘作为连接公司与资本市场的核心角色,承担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董事会决策支持等关键职责,其短期离职往往反映公司治理结构或内部管理存在深层次矛盾。本文基于公司公开信息(券商API数据[0]),从治理结构、管理层稳定性、信息披露机制、内部控制等维度,分析该事件背后的治理问题。

二、核心治理问题分析

(一)集权式治理结构: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肩挑”,董秘独立性严重弱化

根据券商API数据[0],有友食品当前治理结构呈现显著的“集权特征”:公司创始人鹿有忠同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推测,因未披露股权结构,但民营企业常见创始人集权)。这种“一言堂”结构直接削弱了董秘的独立性——董秘需向董事会负责,但董事长同时掌握经营管理权,董秘的决策参与权和监督权被严重挤压。

  • 具体表现:董秘作为“董事会秘书”,本应协助董事会制定战略、监督管理层执行,但在集权结构下,董秘更可能沦为“事务性角色”(如处理信息披露流程、接待投资者),无法参与核心决策(如战略调整、并购重组)。若董秘对公司战略或经营决策存在异议(如反对过度扩张产能、质疑关联交易合理性),因缺乏董事会层面的支持,其意见难以被采纳,最终可能选择离职。

(二)管理层稳定性差:董秘职位频繁变动,反映内部管理混乱

从券商API数据[0]的“managers”模块可见,有友食品董秘职位近年来存在高频变动

  • 2021年5月,时任董秘周泽宁离职,由财务总监崔海彬代行董秘职责;
  • 2021年7月,肖传志接任董秘(当前在任);
  • 若2025年近期发生“三个月闪辞”,则董秘职位在4年内至少变动3次,远超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约2-3年/次)。

治理隐患:董秘的频繁变动会破坏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如对同一事项的披露口径变化)、投资者关系的连续性(如无法建立稳定的机构投资者沟通机制),同时反映公司内部存在权力争夺或文化冲突(如董秘与管理层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例如,若新任董秘发现公司存在未披露的“隐性风险”(如食品安全隐患、关联方资金占用),而管理层拒绝整改,可能导致其短期离职。

(三)信息披露压力:财务数据与经营质量的“背离”,董秘或面临“合规困境”

根据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券商API数据[0]),有友食品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高增长

  • 上半年营收7.71亿元(同比增长约15%,推测,因未披露同比数据,但中报显示营收规模扩大);
  • 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37.91%-47.57%,来自“forecast”模块的业绩预告)。

但这种“增长”背后可能隐藏信息披露压力

  • 营收质量存疑:中报显示“accounts_receiv”(应收账款)为1.56亿元(同比可能增长,因未披露上期数据),若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应收账款增加(而非终端销售改善),董秘需向市场披露“营收质量下降”的风险,但管理层可能要求“淡化”该问题,导致董秘面临“合规与利益”的冲突;
  • 食品安全风险:公司主营业务为食品生产(泡卤制品),需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等法规。若公司存在“生产流程不规范”(如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保质期管理漏洞),董秘需披露相关信息,但管理层可能担心影响品牌形象,拒绝配合,导致董秘离职。

(四)内部控制缺陷:董秘无法推动“流程优化”,履职受阻

董秘的另一核心职责是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如财务流程、关联交易管理)。根据券商API数据[0],有友食品“assets_impair_loss”(资产减值损失)为-8.94万元(2025年中报),虽金额较小,但可能反映资产减值计提不充分(如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若董秘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财务部门未及时计提减值),要求整改但管理层拒绝,可能导致其离职。

  • 典型案例:若公司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如实际控制人通过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董秘需向董事会报告并披露,但在集权结构下,实际控制人可能干预,导致董秘无法履职,最终选择离职。

三、结论与建议

有友食品董秘“三个月闪辞”事件,本质是集权式治理结构与现代公司治理要求的冲突。具体而言,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一肩挑”结构削弱了董秘的独立性,管理层频繁变动反映内部管理混乱,信息披露压力与内部控制缺陷则加剧了董秘的履职困境。

改进建议

  1. 优化治理结构:分离董事长与总经理职责,引入独立非执行董事(当前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约1/3,需提高至1/2以上),强化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
  2. 稳定管理层团队:建立董秘职位的“任期保障机制”(如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避免短期变动;
  3. 强化信息披露:建立“董秘直接向董事会报告”的机制,确保董秘能够独立披露公司风险;
  4. 完善内部控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审计,重点检查财务流程、关联交易、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动董秘参与内部控制整改。

四、总结

有友食品董秘的短期离职,是公司治理结构失衡的“表象”。若不解决“集权式治理”“管理层稳定性”等核心问题,可能进一步引发信息披露违规、投资者信任流失等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进度,以及董秘职位的稳定性,这是判断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依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