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2025年银行股PB估值分析:上涨背后的估值水平与驱动因素

本文深入分析2025年10月银行股PB估值水平,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零售银行的PB计算、历史对比及上涨驱动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最新市场洞察与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8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银行股PB估值水平分析报告(2025年10月)

一、引言

2025年三季度以来,A股银行股呈现大面积上涨态势。截至10月17日,中证银行指数(399986.SZ)月内涨幅达8.2%,远超上证综指(+1.5%)及沪深300(+2.1%)的同期表现。市场对银行股的关注焦点之一是其PB(市净率)估值水平——作为银行股核心估值指标(反映资产质量与市场信心的匹配度),PB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市场对银行板块的风险偏好与价值判断。本文将结合最新财务数据与市场价格,系统分析当前银行股的PB估值水平及驱动因素。

二、PB估值的计算逻辑与意义

PB(Price-to-Book Ratio)= 每股股价 / 每股净资产(BPS,Book Value Per Share)。对于银行股而言,PB的核心意义在于:

  • 反映资产质量预期:银行的资产主要由贷款、债券等金融资产构成,BPS是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若PB<1,说明市场认为银行的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如不良贷款风险未充分暴露);若PB>1,则市场对其资产质量有溢价预期。
  • 衡量估值性价比:银行股的盈利模式依赖净息差与资产规模扩张,PB低于历史均值时,往往被视为“价值洼地”(如2023-2024年银行股PB持续低于0.8,市场认为其估值已充分反映风险)。
  • 板块对比的核心指标:银行股之间的PB差异主要源于资产结构(如零售银行vs. 对公银行)、不良贷款率、净息差等因素(如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高,PB通常高于国有银行)。

三、当前银行股PB估值水平测算

由于银行股的PB需结合最新股价最新净资产计算,本文选取工商银行(601398.SH)、建设银行(601939.SH)、招商银行(600036.SH(分别代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龙头)作为样本,结合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最新可获取的净资产数据)与10月17日收盘价(通过券商API获取),计算其PB估值:

1. 样本股财务数据(2025年中报)

指标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亿元) 36,904.56 30,469.49 9,509.53
总股本(亿股) 3,564.06 2,616.00 252.20
每股净资产(BPS,元/股) 10.35 11.65 37.71

2. 10月17日收盘价与PB计算

股票简称 收盘价(元/股) PB(收盘价/BPS)
工商银行 5.42 0.52
建设银行 5.98 0.51
招商银行 44.80 1.19

3. 板块整体PB估算

中证银行指数(399986.SZ)的成分股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为主,其PB可通过成分股加权平均计算。截至10月17日,中证银行指数收盘价为1,120点,成分股总净资产约为120,000亿元(估算),总市值约为75,000亿元,因此板块整体PB≈0.625(75,000/120,000)。

四、PB估值的历史对比与当前定位

1. 历史PB均值

根据券商API数据,中证银行指数过去5年(2020-2024)的PB均值为0.85,其中:

  • 国有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值约为0.70;
  • 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值约为0.95;
  • 零售银行(如招商银行)均值约为1.20。

2. 当前估值定位

  • 国有银行:PB约0.5,低于历史均值约28%,处于严重低估区间;
  • 股份制银行:PB约0.7-0.9(如兴业银行0.75、浦发银行0.72),低于历史均值约10-25%;
  • 零售银行:招商银行PB约1.19,接近历史均值(1.20),处于合理区间
  • 板块整体:PB约0.625,低于历史均值约26%,处于低估区间

五、PB估值上涨的驱动因素

银行股近期上涨的核心逻辑是估值修复(从低估区间向合理区间回归),驱动因素包括:

1. 经济复苏预期

2025年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呈现复苏态势(GDP增速从一季度的4.1%回升至二季度的5.3%),市场预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逐步下降(2025年一季度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1%,二季度降至1.58%),资产质量改善支撑PB修复。

2. 政策支持

央行2025年以来实施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约1.2万亿元)、一次降息(1年期LPR下降10BP至3.45%),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同时刺激了贷款需求(二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9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净息差企稳(二季度银行净息差为1.82%,较一季度回升0.03个百分点)。

3.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2025年三季度以来,市场对“稳增长”政策的信心增强,风险偏好从“规避周期股”转向“布局顺周期板块”,银行股作为周期股的代表,受益于这一转变(9月以来银行股资金净流入达230亿元,居各行业前列)。

4. 估值洼地效应

2023-2024年银行股PB持续低于0.8,市场认为其估值已充分反映了“经济下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风险。2025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市场开始重新评估银行股的价值,低估的PB成为上涨的重要催化剂。

六、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当前银行股的PB估值处于历史低估区间

  • 国有银行PB约0.5,严重低估;
  • 股份制银行PB约0.7-0.9,低估;
  • 零售银行PB约1.2,合理;
  • 板块整体PB约0.625,低估。

2. 展望

  • 短期(1-3个月):银行股仍有估值修复空间(目标PB:国有银行0.6-0.7,股份制银行0.8-1.0,板块整体0.7-0.8),驱动因素包括经济复苏确认、政策进一步支持(如三季度可能再降准);
  • 中期(6-12个月):PB估值将逐步向历史均值回归(0.8-1.0),核心逻辑是净息差企稳、不良贷款率下降;
  • 长期(2-3年):银行股的PB估值将取决于资产质量与盈利增长(如零售银行的PB可能保持在1.2以上,国有银行则需看对公业务的转型效果)。

3. 投资建议

  • 国有银行:适合价值投资者(低估值、高股息,如工商银行股息率约6%);
  • 股份制银行:适合成长型投资者(如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增长快,估值弹性大);
  • 板块整体:建议通过中证银行ETF(512800.SH)布局,分散单一股票风险。

七、风险提示

  •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PB估值回落);
  • 政策收紧(如加息,导致净息差收窄,盈利增长放缓);
  • 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如权益市场回调,资金从周期股流出)。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公开财务报告,估值测算为近似值,不构成投资建议。)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