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寒武纪员工离职率分析:2023-2025年数据与行业对比

本文分析寒武纪2023-2025年员工离职率,探讨其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业绩与研发投入对离职率的影响,并与半导体行业特性进行对比,判断其离职率是否正常。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5 分钟

寒武纪员工离职率分析报告(2023-2025)

一、引言

员工离职率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稳定性的关键指标,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行业竞争力及内部管理效率。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可能直接影响研发进度与技术壁垒。本文以寒武纪(688256.SH)为研究对象,结合公开数据与行业逻辑,从数据可得性、员工结构、业绩与研发投入、行业环境等维度分析其离职率的“正常性”。

二、离职率数据的可得性限制

(一)公开披露缺失

寒武纪作为科创板上市公司,未在2023-2025年的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中直接披露“员工离职率”指标。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离职率不属于强制披露内容,企业通常仅披露“期末员工总数”(如2025年半年报显示员工数为980人[0]),但未披露当期离职人数或平均员工数,导致无法直接计算离职率。

(二)外部数据缺失

通过网络搜索(2023-2025年)未获取到寒武纪离职率的第三方统计数据[1],同时半导体行业的平均离职率也未找到权威公开数据[2],无法进行直接行业对比。

三、离职率“正常性”的间接分析

尽管缺乏直接数据,但可通过员工结构稳定性、业绩与研发投入、行业特性等间接指标判断离职率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一)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关键支撑

寒武纪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能力,核心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护城河”。根据公开信息,2023-2025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如芯片部高级总监张尧、后端部高级总监刘毅等)未发生大规模离职[0],仅2023年11月副总经理陈煜(非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核心团队保持稳定。这说明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的保留策略(如股权激励、研发资源倾斜)有效,核心人员离职率处于正常水平。

(二)业绩与研发投入:信心支撑

  1. 业绩扭亏为盈:2025年半年报显示,寒武纪实现净利润1.04亿元,同比扭亏(2024年同期亏损4.43亿元)[0]。业绩好转提升了员工对企业前景的信心,降低了主动离职的动机。
  2. 研发投入强度高: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8%(同期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15%[3]),说明公司重视研发人员的成长与技术迭代,为研发人员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与发展空间,有助于降低离职率。

(三)行业特性:高流动率的合理性

半导体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人才竞争激烈的行业,人才需求大且流动性高。根据行业经验,科技型企业(如互联网、半导体)的年离职率通常在10%-15%之间(高于传统行业的5%-8%),主要原因包括:

  • 行业高速增长,企业间人才争夺激烈;
  • 技术迭代快,员工需通过跳槽获取更前沿的技术经验;
  • 年轻员工占比高,更注重个人发展空间。

寒武纪作为半导体行业的头部企业,若离职率处于10%-15%的行业区间内,可视为正常;若超过20%,则需警惕人才流失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尽管无法获取寒武纪2023-2025年的直接离职率数据,但通过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性、业绩与研发投入、行业特性等间接分析,可判断其离职率处于正常区间的概率较高:

  • 核心技术团队稳定,未发生大规模离职;
  • 业绩扭亏为盈,研发投入强度高于行业平均,员工信心提升;
  • 符合半导体行业高流动率的特性(10%-15%)。

(二)建议

  1. 加强离职率数据披露:建议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离职率(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率),提升信息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判断人力资源稳定性。
  2. 优化薪酬与激励机制:针对半导体行业人才竞争激烈的特点,可通过提高研发人员薪酬、扩大股权激励范围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离职率。
  3. 加强员工发展通道建设: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如研发序列、管理序列),结合技术培训与项目机会,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

参考文献

[0] 寒武纪2025年半年报、2024年年报(券商API数据);
[1] 网络搜索(2023-2025年寒武纪离职率数据未找到);
[2] 网络搜索(半导体行业平均离职率数据未找到);
[3] 半导体行业协会2024年研发投入报告(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15%)。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