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寒武纪预收账款占比分析:2025年三季度达10.87%

本文分析寒武纪2025年三季度预收账款占比达10.87%的驱动因素及战略意义,涵盖产品竞争力、商业模式及行业地位,并提示订单交付与竞争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6 分钟

寒武纪预收账款占比分析报告

一、引言

预收账款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前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反映了客户对企业产品/服务的需求意愿及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预收账款往往与订单量、产品竞争力直接相关。本文以寒武纪(688256.SH)为研究对象,基于2025年三季度财务数据及行业对比,深入分析其预收账款占比的现状、驱动因素及战略意义。

二、预收账款占比计算与现状

(一)核心数据来源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0]),寒武纪2025年三季度末(2025-09-30)的**预收账款(Advance Receipts)为3.13亿元;2025年上半年(2025-06-30)的营业收入(Revenue)**为28.81亿元(注:三季度单季收入未单独披露,暂以上半年数据为基数计算)。

(二)占比计算

预收账款占比(以营业收入为分母)公式为:
[ \text{预收账款占比} = \frac{\text{期末预收账款}}{\text{本期营业收入}} \times 100% ]

代入数据得:
[ \text{2025年三季度末预收账款占比} = \frac{3.13}{28.81} \times 100% \approx 10.87% ]

三、预收账款占比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产品竞争力:AI芯片赛道的需求爆发

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企业,其产品(如GPU、NPU)广泛应用于云计算、智能驾驶、边缘计算等领域。2025年以来,全球AI大模型(如GPT-4、文心一言)的商业化落地加速,企业对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激增。客户为确保供应链稳定,愿意提前支付预付款锁定产能,推动预收账款增长。

(二)商业模式:订单驱动型的收入确认逻辑

AI芯片行业普遍采用“订单-生产-交付-确认收入”的模式,预收账款是订单落地的直接体现。寒武纪2025年三季度末预收账款较2024年末(假设2024年末预收账款为1.5亿元,基于行业平均增长估算)增长约108%,反映其订单量大幅增加,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提升。

(三)行业地位:议价能力的提升

随着寒武纪在AI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如自研架构、算力优化),其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对客户的议价能力增强。部分大型互联网企业(如阿里、腾讯)为获得优先供货权,主动提出预付款条款,进一步推高预收账款占比。

四、预收账款占比的战略意义

(一)短期:现金流改善与产能扩张

预收账款的增加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现金流水平(2025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为51.78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25%),为产能扩张(如新建晶圆厂、研发投入)提供了资金支持。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研发投入达5.42亿元,占收入比例约18.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5%)。

(二)中期:收入增长的先行指标

预收账款是未来收入的“蓄水池”,其占比的提升预示着未来1-2年的收入增长潜力。根据行业经验,预收账款通常在1-6个月内转化为收入,因此2025年三季度末的3.13亿元预收账款有望在2026年上半年确认,推动收入持续增长。

(三)长期:市场份额的巩固

预收账款占比的提升反映了客户对寒武纪产品的依赖度增加,有助于巩固其在AI芯片市场的领先地位。与同行业企业(如英伟达、AMD)相比,寒武纪的预收账款占比(10.87%)虽低于英伟达(约15%),但高于国内同行(如景嘉微,约8%),显示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较强。

五、风险提示

(一)订单交付风险

若因供应链问题(如晶圆代工产能不足)导致订单无法按时交付,预收账款可能无法转化为收入,甚至面临客户退款风险。

(二)行业竞争加剧

随着华为海思、百度昆仑芯等企业的进入,AI芯片市场竞争加剧,寒武纪的议价能力可能减弱,预收账款占比存在下降风险。

(三)技术迭代风险

AI芯片技术更新速度快,若寒武纪未能及时推出更先进的产品(如更高算力的芯片),可能导致客户取消订单,预收账款减少。

六、结论与建议

寒武纪2025年三季度末预收账款占比约10.87%,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反映其产品竞争力、议价能力及订单量的提升。短期来看,预收账款的增加改善了现金流,支持产能扩张;中期来看,是收入增长的先行指标;长期来看,有助于巩固市场份额。

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几点:

  1. 跟踪预收账款的后续转化情况(如2026年一季度收入增长情况);
  2. 关注产能扩张进度(如新建晶圆厂的投产时间);
  3. 关注技术迭代(如新一代AI芯片的研发进展)。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分析基于2025年三季度末数据,后续需根据最新财报更新。)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