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寒武纪在AI芯片市场的反垄断风险,涵盖终端、云端及边缘场景的市场份额、潜在触发因素及应对策略,为投资者提供合规参考。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普及,AI芯片作为底层核心硬件,其市场竞争与监管环境日益受到关注。寒武纪(688256.SH)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覆盖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等全场景,其市场地位与经营行为是否符合反垄断法规要求,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风险点。本报告结合行业背景、公司业务特征及监管环境,对寒武纪面临的反垄断调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
AI芯片主要分为终端(手机、IoT设备)、云端(服务器、数据中心)、边缘(智能汽车、工业物联网)三大场景。其中:
从市场份额看,寒武纪在终端AI IP领域具备一定竞争力,但未达到《反垄断法》规定的“市场支配地位”(通常指市场份额超过50%);在云端及边缘市场,其份额仍处于较低水平,尚未形成垄断优势。此外,AI芯片行业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如英伟达)的技术壁垒仍较高,寒武纪需通过持续研发投入维持市场地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年修订),反垄断调查主要针对以下情形: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经营者集中未依法申报。结合寒武纪业务特征,潜在触发因素如下:
若寒武纪在某一细分市场(如终端AI IP)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至50%以上,且具备控制价格、数量或其他交易条件的能力,可能被监管部门认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例如,若未来ARM因授权政策调整(如限制向中国企业授权)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寒武纪通过技术创新抢占市场,份额突破50%,则可能触发支配地位认定。
即使未达到市场支配地位,若寒武纪存在以下行为,仍可能引发反垄断调查:
若寒武纪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如收购其他AI芯片企业),且交易规模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2018年修订)的要求(如合并后销售额超过20亿元,且参与集中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销售额均超过4亿元),未依法向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可能面临调查及处罚。例如,若寒武纪收购某边缘AI芯片企业,交易金额达到申报标准但未申报,将触发经营者集中审查。
如前所述,寒武纪在各细分市场的份额均未超过50%,未满足市场支配地位的核心认定条件。即使在终端AI IP领域,其份额仍低于ARM,且面临高通、Imagination等企业的竞争,难以形成垄断。
截至2025年10月,公开信息未显示寒武纪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如客户投诉、价格垄断调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如推出新一代NPU IP)及合理定价策略抢占市场,符合公平竞争原则。
AI芯片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监管部门当前更注重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例如,寒武纪作为“卡脖子”技术企业,曾获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监管对其发展持支持态度,暂未将反垄断作为重点监管方向。
寒武纪当前面临的反垄断调查风险较低,主要得益于其市场份额未达支配地位、无明显滥用行为及监管对创新的支持。但随着业务发展,需警惕市场份额提升及并购带来的潜在风险。通过加强合规管理、监测市场变化及与监管沟通,寒武纪可有效降低反垄断风险,维持持续健康发展。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