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寒武纪碳排放目标分析:AI芯片龙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度解析寒武纪(688256.SH)碳排放现状及未来举措,涵盖Fabless模式碳足迹、供应链管理挑战及AI芯片能效优化对双碳目标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ESG决策参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9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寒武纪碳排放目标及可持续发展举措分析报告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半导体行业作为高能耗、高制程复杂度的关键产业,其碳排放管理已成为企业 ESG(环境、社会、治理)表现的核心指标之一。寒武纪(688256.SH)作为国内 AI 芯片龙头企业,其碳排放目标及可持续发展举措备受市场关注。本文通过梳理行业背景、企业业务模式及公开信息,从多个角度分析寒武纪的碳排放管理现状及未来趋势。

二、寒武纪业务模式与碳排放关联分析

寒武纪的核心业务为 AI 芯片设计、研发及销售,产品涵盖云端、边缘端及终端 AI 芯片。从碳排放环节看,半导体企业的碳排放主要分为直接排放(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如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环节的电力、气体使用)和间接排放(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生产、运输,以及下游客户使用产品的能耗)。

1. 直接碳排放:依赖晶圆代工,自身环节能耗较低

寒武纪采用“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芯片生产环节外包给台积电、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因此,其直接碳排放主要来自公司运营(如研发办公用电),占比极低。据半导体行业数据,Fabless 企业的直接碳排放占比通常不足总碳足迹的 5%[0],核心碳排放集中在晶圆制造环节(约占半导体产业链碳排放的 60%)[1]。

2. 间接碳排放:供应链与客户使用环节是关键

  • 供应链上游:晶圆制造的高能耗(如 12 英寸晶圆厂月均耗电约 1000 万千瓦时)、原材料(如硅片、光刻胶)的生产运输均会产生大量间接碳排放。
  • 下游客户:AI 芯片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等,客户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如数据中心服务器用电)是寒武纪间接碳排放的核心来源。据 IDC 数据,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占比已达全球总电力消耗的 3%,且每年以 10% 的速度增长[2],而 AI 芯片的能耗效率直接影响客户的碳足迹。

三、寒武纪碳排放目标披露现状及原因分析

截至 2025 年 10 月,寒武纪未在年度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具体的碳排放目标(如碳达峰时间、碳中和路线图)。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未披露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1. 企业发展阶段:成长期聚焦技术与市场,ESG 披露优先级较低

寒武纪成立于 2016 年,2020 年上市,目前处于高速成长期,核心战略是抢占 AI 芯片市场份额、提升技术壁垒(如 7nm、5nm 制程芯片研发)。相比之下,ESG 披露尤其是碳排放目标设定并非当前核心任务。

2. 碳排放核算复杂性:供应链环节难以量化

半导体产业链长、环节多,Fabless 企业的碳足迹需覆盖从晶圆制造到客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由于晶圆代工厂的碳排放数据(如单位晶圆耗电量)属于商业机密,寒武纪难以准确核算供应链环节的间接碳排放,导致目标设定缺乏数据支撑。

3. 行业标准缺失:半导体企业碳排放核算尚无统一框架

目前,国际上尚未针对半导体行业制定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如 Scope 3 范围的界定),寒武纪缺乏可参考的行业基准,难以制定合理的目标。

四、未披露碳排放目标的潜在影响

1. 投资者信心:ESG 评分或受影响

随着 ESG 投资理念的普及,机构投资者(如社保基金、公募基金)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碳排放管理。寒武纪未披露碳排放目标,可能导致其 ESG 评分低于行业龙头(如英伟达、台积电),进而影响投资者配置意愿。据 MSCI 数据,半导体行业 ESG 评分前 20% 的企业,其股价表现较后 20% 的企业高出 8%(2023-2025 年)[3]。

2. 监管压力:未来或面临强制披露要求

中国“双碳”目标要求企业逐步披露碳排放信息,2024 年起,沪深交易所已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 ESG 相关信息(包括碳排放情况)[4]。若寒武纪长期未披露碳排放目标,可能面临监管问询或处罚。

3. 市场竞争:错失绿色转型机遇

台积电(2050 年碳中和)、三星(2030 年碳达峰)等行业龙头已制定明确的碳排放目标,并通过技术创新(如 EUV 光刻节能、可再生能源使用)降低碳足迹。寒武纪若不跟进,可能在未来的绿色供应链招标(如政府、大型企业的 AI 芯片采购)中处于劣势。

五、寒武纪可持续发展举措的潜在方向

尽管未披露具体目标,寒武纪的技术布局已体现出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1. 产品能效优化:降低客户使用环节碳排放

寒武纪的 AI 芯片采用“高性能低功耗”设计(如云端芯片思元 590 的能效比达 30 TFLOPS/W),较传统 GPU 提升 2-3 倍[0]。客户使用该芯片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间接减少碳排放。据测算,若数据中心采用能效比提升 50% 的 AI 芯片,每年可减少约 1200 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关闭 2 座 600MW 火电厂)[5]。

2. 供应链管理:推动代工厂绿色转型

寒武纪已与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代工厂合作,要求其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如台积电计划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 40%)[6]。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晶圆制造环节的碳排放。

3. 研发投入:探索低碳芯片技术

寒武纪在先进制程(如 3nm)、Chiplet(小芯片)技术上的研发,旨在通过芯片架构优化降低能耗。例如,Chiplet 技术可将不同功能的芯片模块集成,减少整体功耗,从而降低生产及使用环节的碳排放。

六、结论与展望

寒武纪未披露具体碳排放目标,主要受发展阶段、核算复杂性及行业标准缺失等因素影响。但从长期看,随着 ESG 投资趋势、监管要求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设定碳排放目标将成为必然选择。

未来,寒武纪的碳排放管理可能向以下方向发展:

  1. 短期(1-2 年):完善 ESG 披露框架,逐步公开运营环节碳排放数据;
  2. 中期(3-5 年):与代工厂合作,制定供应链碳排放 reduction 目标(如 2030 年供应链碳排放强度下降 30%);
  3. 长期(5-10 年):结合技术创新,推出“碳中和芯片”(如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制造的芯片),实现全生命周期碳中和。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关注寒武纪在 ESG 披露及碳排放管理上的进展,这将成为其长期价值的重要支撑。

(注:[0] 数据来源于券商 API 半导体行业报告;[1]-[6] 数据来源于网络搜索及行业公开资料。)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