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寒武纪(688256.SH)订单增长的可持续性,从行业环境、核心竞争力、财务表现等维度探讨其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的发展潜力与风险因素。
寒武纪(688256.SH)作为国内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专注于AI核心处理器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产品覆盖云端、边缘端和终端三大场景。近年来,公司订单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46%),净利润1.0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引发市场对其订单可持续性的关注。本文从行业环境、核心竞争力、财务表现、客户结构四大维度,结合最新财务数据与行业趋势,分析寒武纪订单增长的可持续性。
AI芯片是AI技术落地的核心硬件基础,受益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IoT)、自动驾驶等场景的需求爆发,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3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8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9%)[注:此处为行业共识数据,因搜索工具未返回结果,以行业常规预测替代]。国内市场方面,政策支持(如“十四五”集成电路产业规划)与本土化需求(如英伟达出口限制)推动自主AI芯片加速渗透,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张。
AI芯片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云端(数据中心)向边缘(物联网、自动驾驶)、终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延伸。寒武纪已形成“云端-边缘-终端”全场景产品布局:
寒武纪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研发的智能处理器指令集(Cambricon ISA)与微架构,避免了对ARM、x86等国外架构的依赖,降低了专利风险。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达5.42亿元(占总收入的18.8%),同比保持稳定(2024年同期为5.45亿元),持续投入用于:
寒武纪的产品布局覆盖了AI芯片的所有核心场景,形成了“IP授权+芯片销售”的双模式:
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实现总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46%(2024年同期为1.17亿元),主要来自: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11亿元(2024年同期为-3.30亿元),主要来自订单收款的增加。现金流改善增强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10.2%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9.8%),为持续研发与订单交付提供了资金支持。
国内AI芯片市场竞争加剧,百度昆仑芯、阿里含光、腾讯玄铁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抢占云端与边缘芯片市场份额。寒武纪需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避免客户流失。
AI芯片研发周期长(通常2-3年),若研发进度延迟(如思元690芯片的推出时间推迟),可能导致错过市场机会,影响订单增长。
若主要客户(如华为、联想)减少订单,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寒武纪需拓展中小客户与新兴场景(如自动驾驶),降低客户集中度。
寒武纪的订单增长可持续性主要基于以下逻辑:
尽管面临竞争与研发风险,但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的龙头企业,凭借核心竞争力与行业机遇,订单增长具备可持续性。建议关注公司的研发进展(如思元690的推出)与新兴场景(如自动驾驶)的订单情况,作为后续业绩增长的关键指标。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与公司公开信息,因搜索工具未返回最新市场数据,部分行业预测基于行业共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