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寒武纪测试设备厂商及产业链分析:AI芯片测试需求与供应商选择

本报告分析寒武纪AI芯片测试设备需求特征,探讨全球龙头(泰瑞达、爱德万)与国内厂商(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的供应格局,解读产业链合作模式及财务数据支撑,展望国产替代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寒武纪测试设备厂商及产业链分析报告

一、引言

寒武纪(688256.SH)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企业,其产品涵盖云端、边缘端及终端AI芯片,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医疗等领域。芯片测试是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可靠性及良率。本文将从测试设备需求逻辑主要潜在供应商产业链合作模式财务数据支撑等角度,分析寒武纪测试设备厂商的选择及产业链布局。

二、寒武纪测试设备需求特征

AI芯片的高算力、低功耗及复杂架构(如多核心、异构计算)对测试设备提出了特殊要求:

  1. 高性能测试能力:需支持张量运算、神经网络推理等AI特定 workload的测试,要求设备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的信号处理能力;
  2. 多维度参数测试:除传统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外,还需测试芯片的算力(TOPS)、功耗效率(TOPS/W)、延迟(Latency)等AI核心指标;
  3. 高吞吐量:寒武纪芯片产量随业务扩张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增长约150%[0]),要求测试设备具备高并行测试能力,以提升产能;
  4. 国产替代需求:受国际供应链风险(如美国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影响,寒武纪倾向于选择国内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测试设备厂商,保障供应链安全。

三、主要潜在测试设备厂商分析

结合AI芯片测试需求及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产业格局,寒武纪的测试设备供应商主要来自全球龙头国内领先厂商两类:

(一)全球龙头厂商

  1. 泰瑞达(Teradyne):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龙头,市场份额约40%[1]。其“J750”系列测试平台支持高端SoC、AI芯片的测试,具备高并行度及灵活的配置能力,是英伟达、AMD等厂商的核心供应商。寒武纪作为AI芯片领域的后起之秀,可能采用泰瑞达的设备满足高端测试需求。
  2. 爱德万(Advantest):全球第二大测试设备厂商,市场份额约30%[1]。其“T2000”系列测试系统针对高性能计算芯片设计,支持多核心、高带宽的测试需求,适合寒武纪云端AI芯片(如思元系列)的测试。

(二)国内领先厂商

  1. 华峰测控(688200.SH: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龙头,市场份额约10%[2]。其“UltraFLEX”系列测试平台支持SoC、AI芯片的测试,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数字测试模块(最高速率达16Gbps),已进入华为、小米等厂商的供应链。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龙头,与华峰测控的合作符合国产替代战略。
  2. 长川科技(300604.SZ:国内存储器及SoC测试设备领先厂商,市场份额约5%[2]。其“CT-8000”系列测试系统针对AI芯片的异构计算架构设计,支持多核心并行测试,已获得寒武纪的样品验证订单(据2024年年报[3])。

四、产业链合作模式分析

寒武纪与测试设备厂商的合作主要采用**“定制化开发+长期供货”**模式:

  1. 定制化开发:测试设备厂商根据寒武纪芯片的架构(如寒武纪的“DianNao”架构)及测试需求,定制测试方案(如测试向量、算法),提升测试准确性及效率;
  2. 长期供货:寒武纪与供应商签订长期框架协议,保障设备的持续供应及后续升级(如测试软件更新、硬件扩容);
  3. 联合研发:部分厂商(如华峰测控)与寒武纪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针对AI芯片的新型测试技术(如机器学习辅助测试、边缘计算测试),提升产业链协同效应。

五、财务数据支撑

从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0]来看,其研发投入(5.42亿元,同比增长81%)及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同比增长120%)大幅增加,说明公司正在扩大芯片产能及研发能力。测试设备作为芯片产能扩张的核心设备(占芯片制造设备投资的10%-15%[4]),其采购量将随产能扩张同步增长。

此外,寒武纪的毛利率(约6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0])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公司有能力承担高端测试设备的采购成本(全球龙头设备单价约500-1000万元/台[5])。

六、结论与展望

寒武纪的测试设备厂商选择兼顾技术能力与供应链安全,全球龙头(泰瑞达、爱德万)提供高端测试支持,国内厂商(华峰测控、长川科技)满足国产替代需求。随着AI芯片市场的快速增长(预计2027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达1000亿美元[6]),寒武纪与测试设备厂商的合作将更加紧密,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未来,随着国内测试设备厂商(如华峰测控)技术能力的提升(其高速数字测试模块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寒武纪可能逐步增加国内厂商的采购比例,降低对国际龙头的依赖,提升供应链韧性。

参考文献

[0] 寒武纪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券商API数据);
[1] Gartner 2024年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报告;
[2] 华峰测控2024年年报;
[3] 长川科技2024年年报;
[4]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2024年统计报告;
[5] 泰瑞达2024年产品定价公告;
[6] IDC 2025年AI芯片市场预测报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