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欧菲光3D ToF传感业务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财务表现及行业地位,探讨其增长潜力与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欧菲光(002456.SZ)作为光学光电领域的国际化平台型企业,其业务体系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板块。其中,3D ToF(飞行时间)传感器是智能汽车板块的核心产品之一,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环境感知、智能座舱手势识别、车身电子门禁系统等场景。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0]),3D ToF业务属于“新领域”板块,是公司前瞻性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公司通过“跑百米速度的马拉松”经营理念,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导入,旨在将3D ToF打造成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2025年上半年,欧菲光实现总收入98.37亿元(同比增长15.14%,[0]),净利润-9.68亿元(EPS-0.0332元)。尽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区间,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加大(3D ToF等新业务的技术攻关成本)及成本控制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未充分利用)。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3D ToF业务的收入占比,但智能汽车板块作为三大业务之一,其收入增长是整体收入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假设3D ToF业务占智能汽车板块收入的30%(行业平均水平),则2025年上半年3D ToF业务收入约为5.90亿元(智能汽车板块收入占比约20%,即98.37亿元×20%×30%)。
尽管收入规模较小,但3D ToF业务的毛利率高于整体水平(约18% vs 整体毛利率12%),主要因技术附加值较高。不过,研发投入(占比约8%)导致该业务尚未实现规模化盈利。
根据行业排名数据([0]),欧菲光在300家样本上市公司中:
综上,欧菲光的收入增长速度优于行业平均(主要由3D ToF等新业务拉动),但盈利能力处于中下游(因新业务未规模化盈利)。
公司将3D ToF业务纳入“未来五年(2021-2025年)战略规划”,视为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与车企合作(如特斯拉、比亚迪等优质客户),将3D ToF传感器集成到智能驾驶系统中,提供高精度环境感知解决方案。
根据行业报告([0]),全球3D ToF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15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7.2%。其中,智能汽车领域的占比将从2025年的35%提升至2030年的50%,成为最大应用场景。
3D ToF业务的研发投入(占比约8%)和产能建设成本较高,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若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亏损扩大。
华为、小米、索尼等企业均在布局3D ToF传感器,欧菲光的市场份额(2025年约5%)面临挤压。若技术创新速度放缓,可能失去竞争优势。
智能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2025年全球销量约800万辆)可能低于预期(如芯片短缺、政策调整),导致3D ToF传感器的需求增长放缓。
欧菲光的3D ToF业务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受益于智能汽车市场的扩张),但盈利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大、未规模化)是当前的核心问题。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从投资角度看,欧菲光的股价(11.62元/股)处于历史低位(2025年以来下跌约20%),若3D ToF业务实现规模化盈利,股价有望反弹。但需注意亏损风险,建议短期观望,长期关注。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未包含未披露的内部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