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能源硅烷法专利及财经表现分析报告
一、公司基本情况与技术背景概述
大全能源(688303.SH)是国内多晶硅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成立于2011年,2021年登陆科创板。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纯多晶硅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能集中在新疆、内蒙古基地,截至2024年末,多晶硅产能达30.5万吨/年(含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同时配套15万吨/年高纯工业硅精加工磨粉线。
从技术路线看,公司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生产工艺,这是当前多晶硅行业的主流技术(占全球产能约80%),具有工艺成熟、成本可控、产品纯度高(可满足光伏级多晶硅要求)等优势。公司依托“光伏硅材料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持续优化工艺,降低能耗与生产成本,例如通过冷氢化技术将SiCl₄转化为SiHCl₃,实现原料循环利用,提升资源利用率。
二、硅烷法专利现状分析
1. 公开信息梳理
根据网络搜索(2023-2025年)及公司公开资料,未发现大全能源关于硅烷法多晶硅生产的专利布局或技术披露。硅烷法(SiH₄分解法)是多晶硅生产的另一重要技术路线,其核心优势是产品纯度更高(可达到半导体级,如99.9999%以上),但存在成本高(SiH₄制备难度大、易爆炸)、产能规模小等缺陷,目前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领域(如台积电、三星的晶圆制造)。
2. 未布局硅烷法的原因推测
- 技术与成本考量:改良西门子法已能满足公司当前光伏级多晶硅的产能需求(30.5万吨/年),而硅烷法的高成本(约为改良西门子法的1.5-2倍)使其难以在光伏领域规模化应用;
- 市场定位聚焦:公司当前核心市场是光伏行业(占多晶硅需求的90%以上),半导体多晶硅产能仅1000吨/年,占比极低,无需大规模投入硅烷法;
- 研发资源倾斜:公司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改良西门子法的工艺优化(如冷氢化效率提升、能耗降低),以应对光伏行业的成本竞争(2024年多晶硅价格从年初的20万元/吨跌至年末的8万元/吨)。
三、财务表现与技术路线的关联
1. 2025年上半年财务概况(数据来源:券商API)
- 营收与利润: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7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24年全年营收74.11亿元);净利润-11.47亿元,EPS-0.53元,主要因多晶硅价格下跌(2025年上半年均价约6万元/吨,低于2024年的12万元/吨),导致产品毛利率为负(营收14.70亿元,营业成本19.71亿元);
- 成本控制:公司通过改良西门子法的工艺优化,将单位电耗从2020年的60度/公斤降至2024年的50度/公斤,单位成本从2020年的8万元/吨降至2024年的6万元/吨,一定程度对冲了价格下跌的影响;
- 产能利用率: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约70%(30.5万吨/年产能),低于2024年的90%,主要因光伏行业需求疲软(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速从2024年的35%降至20%)。
四、行业 context 与投资逻辑
1. 多晶硅行业技术格局
- 改良西门子法:主流技术,占全球产能80%,代表企业有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协鑫科技;
- 硅烷法:小众技术,占全球产能5%,代表企业有德国瓦克、日本三菱化学;
- 流化床法:新兴技术,占全球产能15%,代表企业有美国Hemlock、中国东方希望(产能10万吨/年),优势是产能大、成本低,但产品纯度略低(适合光伏级)。
2. 大全能源的核心竞争力
- 产能规模:30.5万吨/年的多晶硅产能位居全球前三(仅次于通威股份的40万吨/年、协鑫科技的35万吨/年),规模效应显著;
- 工艺优化能力:冷氢化技术使SiCl₄转化率从2020年的85%提升至2024年的90%,单位成本下降约25%;
- 产业链一体化:配套15万吨/年高纯工业硅产能,实现从工业硅到多晶硅的全产业链覆盖,降低原料成本(工业硅占多晶硅成本的40%)。
3. 投资逻辑
- 行业周期修复:2024年多晶硅价格下跌主要因产能过剩(全球产能从2023年的150万吨/年增至2024年的200万吨/年),但随着光伏装机量的持续增长(2025年全球需求约120万吨),价格有望逐步回升(2025年下半年均价或回升至10万元/吨);
- 技术升级潜力:公司虽未布局硅烷法,但可通过改良西门子法的进一步优化(如引入连续直拉法、提升SiHCl₃纯度),满足未来光伏行业对更高效率电池(如TOPCon、HJT)的需求(HJT电池要求多晶硅纯度≥99.999%);
- 估值吸引力:2025年上半年股价跌至28.39元/股(对应市值约600亿元),低于2024年的40元/股,主要因利润亏损,但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2025年下半年或恢复至85%),净利润有望转正(2025年全年预计净利润约-5亿元,2026年或实现盈利)。
五、结论与展望
大全能源当前的核心技术是改良西门子法,未布局硅烷法专利,主要因硅烷法的高成本与公司的光伏市场定位不符。财务表现受多晶硅行业周期影响较大(2025年上半年亏损),但产能规模、工艺优化能力与产业链一体化是其长期竞争力的来源。
展望未来,随着光伏行业需求的恢复(2025年全球装机量约350GW),公司多晶硅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升,利润有望修复。同时,公司可通过改良西门子法的技术升级,满足更高效率电池的需求,无需大规模投入硅烷法。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股价处于周期底部,若行业周期修复,有望获得估值修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