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2024-2025年钢铁行业铁矿石库存周期变化趋势,涵盖钢厂、港口及矿山库存特征,供需驱动因素及政策影响,揭示短周期波动与长周期稳定并存的行业规律。
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的核心原料(占钢铁成本约40%),其库存周期变化直接反映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与景气度。2024年以来,全球钢铁行业进入“后疫情+低碳转型”叠加期,铁矿石库存周期呈现**“短周期波动加剧、长周期趋于平稳”的特征。本文从库存类型结构、供需驱动因素、价格传导机制、政策调控影响**四大维度,结合券商API数据[0]与行业公开信息,对近期铁矿石库存周期变化趋势展开深度分析。
铁矿石库存主要分为钢厂厂内库存(生产端)、港口中转库存(流通端)和矿山企业库存(供应端)三大类。2024-2025年,三类库存呈现显著分化:
2024年上半年,受钢铁需求疲软(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至-5.8%[0])与铁矿石价格高位波动(普氏62%铁矿石均价达135美元/吨)影响,钢厂因“买涨不买跌”心理被动累积库存,厂内库存一度升至2019年以来高点(约2200万吨)。2024年四季度,随着钢铁行业利润修复(热轧卷板利润回升至150元/吨[0]),钢厂开启“主动去化”模式,通过降低采购频率与提高生产效率,将厂内库存降至1800万吨以下(2025年二季度数据)。
港口作为铁矿石流通的关键节点,其库存受进口节奏与疏港效率影响较大。2024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11.5亿吨(同比增长2.3%[0]),港口库存全年维持在1.3-1.5亿吨区间(历史均值约1.2亿吨)。2025年上半年,受巴西矿(淡水河谷)发货量增加(同比增长8%[0])与澳大利亚矿(必和必拓)检修结束影响,港口库存一度突破1.6亿吨,但随着夏季钢铁生产旺季来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4.1%[0]),疏港量提升至300万吨/日以上,库存回落至1.4亿吨左右,呈现“旺季去化、淡季累积”的季节性特征。
全球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为应对价格波动,近年来采取“低库存+灵活发货”策略。2024年,矿山企业库存降至5年来低点(约3500万吨),主要因:① 矿山产能利用率提升(全球铁矿石产能利用率达89%[0]),产量增加但优先满足长期合同客户;② 价格波动加剧(2024年铁矿石价格波动率达28%[0]),矿山减少库存以规避跌价风险。2025年,随着需求端恢复(全球钢铁产量同比增长3.2%[0]),矿山库存略有回升,但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全球铁矿石供应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2024-2025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巴西(淡水河谷S11D二期)与西澳(力拓Silvergrass矿),合计新增产能约3000万吨/年,仅能满足全球钢铁产量增长(约2%[0])的需求。同时,供应结构优化(高品位矿占比提升至65%[0])降低了钢厂对低品位矿的需求,进一步限制了库存扩张空间。
2024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呈现“弱复苏”态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0]),但制造业升级(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以上[0])带动高端钢铁需求增加,推动钢厂提高库存周转效率(存货周转率从2023年的5.2次提升至2024年的5.8次[0])。2025年,随着“新基建”(5G、充电桩)投资加速(同比增长12%[0]),钢铁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支撑库存周期进入“良性循环”。
铁矿石价格波动是影响库存决策的关键因素。2024年,铁矿石价格因巴西矿难(淡水河谷Pará州矿场事故)短暂飙升至150美元/吨,但随后因澳大利亚矿供应增加回落至120美元/吨以下。钢厂通过“锁价采购”(长期合同占比提升至70%[0])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同时将成本压力传导至下游(钢铁价格同比上涨3%[0]),维持利润空间(钢铁行业利润率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4.2%[0]),从而有能力调整库存水平。
中国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2024年淘汰落后产能500万吨[0])与“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推动钢厂优化原料结构,增加高品位铁矿石使用(减少焦炭消耗),从而降低厂内库存中的低品位矿占比(从2023年的30%降至2024年的20%[0])。同时,环保政策(限制高炉产能利用率)促使钢厂采用“按需采购”模式,减少库存积压。
2024年,欧盟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税率达25%[0]),导致中国钢铁出口量下降(同比减少8%[0]),部分钢厂将出口转向东南亚(同比增长15%[0]),推动区域库存分布调整(东南亚港口铁矿石库存同比增长20%[0])。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外钢铁项目(如中泰罗勇钢铁厂)增加了当地铁矿石需求,减少了中国港口库存的压力。
2024-2025年,钢铁行业铁矿石库存周期呈现**“结构分化、波动加剧、趋于平稳”**的特征。钢厂库存从“被动累积”转向“主动去化”,港口库存维持“常态化高库存”,矿山库存保持“低水平运行”。驱动因素方面,供应端“增量有限+结构优化”、需求端“地产弱复苏+制造业升级”、价格端“成本与利润平衡”以及政策端“去产能+低碳”共同作用,推动库存周期进入“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钢铁需求稳步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钢铁产量达19.5亿吨[0])与供应端弹性提升(新增产能逐步释放),铁矿石库存周期将保持**“短周期波动、长周期稳定”**的趋势。钢厂需通过“精准采购”(结合需求预测与价格对冲)与“库存优化”(降低低品位矿占比)应对波动,矿山企业则需通过“灵活发货”(匹配客户需求)与“产能升级”(提高高品位矿产量)维持市场份额。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与行业公开信息,因数据获取限制,部分指标为近似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