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欣旺达充电桩业务的财务表现、行业竞争格局及股票市场表现,探讨其作为新能源产业链延伸板块的协同效应与增长潜力。
欣旺达(002074.SZ)作为国内新能源锂电行业第一方阵企业,主营业务涵盖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输配电设备等,其业务范围已延伸至充电桩领域。根据公司工商信息[0],其充电桩相关业务包括:充电桩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机动车充电销售等,属于公司“新能源汽车电附件”及“智能输配电”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业务定位看,充电桩是欣旺达完善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依托其在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客户资源(如与大众、蔚来等车企合作)的积累,充电桩业务可与电池、储能形成协同效应,提升客户粘性并拓展 revenue 来源。但需注意,公司主要业务仍集中在锂电池及储能(2025年中报未单独披露充电桩收入占比),充电桩目前属于新兴业务,尚未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欣旺达实现总营收193.94亿元(同比增长约15%,推测因锂电池销量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约20%),基本每股收益(EPS)0.2元。整体业绩保持稳健,但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因原材料(如锂、镍)价格波动及研发投入增加(上半年研发支出约10.46亿元,同比增长18%)。
由于公司未单独披露充电桩业务收入,结合行业常规占比(如头部企业充电桩收入占比约5%-10%),推测欣旺达充电桩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9.7-19.4亿元(占总营收5%-10%)。但需注意,充电桩行业毛利率普遍较低(约15%-25%),且欣旺达处于业务拓展期,前期投入(如充电站建设、设备采购)可能导致该板块利润贡献有限。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其需求随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而快速提升。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非工具返回,属于公开常识),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万辆,同比增长35%,而充电桩数量仅约300万台,车桩比约3:1,仍存在较大缺口。政策方面,“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实现车桩比1:1”,为充电桩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
目前国内充电桩市场呈现“龙头主导、中小企业参与”的格局:
欣旺达的竞争优势在于产业链协同:其电池产品已供应多家车企,可通过与车企合作(如为蔚来、大众提供配套充电桩)快速拓展充电桩业务;此外,公司在储能技术(如磷酸铁锂电池)的积累,可支持充电桩与储能系统的融合(如“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提升产品附加值。
根据券商API数据[0],欣旺达最新股价为40.52元/股(2025年10月19日),对应市盈率(PE)约122倍(以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计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80倍)。高估值主要因市场对其新能源产业链(电池、储能、充电桩)的增长预期,尤其是充电桩业务的潜在扩张空间。
目前充电桩业务占欣旺达总营收比例较低(推测不足10%),短期内难以对整体业绩产生显著影响;若行业竞争加剧(如头部企业降价),可能导致该板块利润收缩。
充电桩的主要原材料为铜、铝、电子元器件等,其价格波动(如铜价上涨)会增加公司成本,挤压毛利率。
若未来政策调整(如补贴退坡),可能影响充电桩行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充电站建设需获取土地、电力等资源,政策审批进度可能影响业务扩张速度。
欣旺达充电桩业务作为其新能源产业链的延伸,具有产业链协同及政策支持的优势,未来增长潜力较大。但需注意,该业务目前占比低,且面临激烈竞争,短期内难以成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充电桩业务的扩张计划(如与车企合作的充电站数量)及收入占比变化,若未来充电桩收入占比提升至15%以上,将显著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注:因工具未返回欣旺达充电桩业务的具体收入及扩张计划数据,部分内容为基于行业常识的推测,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