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废钢价格与铁水成本价差分析报告
一、价差的定义与计算逻辑
废钢价格与铁水成本的价差(以下简称“废铁价差”),是钢铁行业中衡量短流程炼钢(以废钢为原料)与长流程炼钢(以铁矿石为原料)经济性的核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 \text{废铁价差} = \text{废钢采购价格} - \text{铁水制造成本} ]
其中:
- 废钢采购价格:指钢铁企业从市场采购废钢(主要包括重废、中废、轻薄料等)的加权平均成本(含运输、加工费);
- 铁水制造成本:指高炉冶炼环节生产1吨铁水的总成本,主要由铁矿石(约占60%)、焦炭(约占25%)、电力(约占5%)及人工、折旧等固定成本构成(行业通用公式:铁水成本≈铁矿石价格×1.6 + 焦炭价格×0.5 + 150元/吨固定成本)。
二、2025年最新价差数据及历史走势
根据2025年10月行业公开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卓创资讯),当前废铁价差约为-300元/吨(即废钢价格低于铁水成本300元/吨)。具体数据如下:
- 废钢价格:重废(含铁量≥90%)均价约2800元/吨(华中地区);
- 铁水成本:铁矿石(62%品位澳矿)价格约110美元/吨(CFR中国),焦炭价格约1800元/吨,计算得铁水成本约3100元/吨(110×7.8×1.6 + 1800×0.5 + 150 ≈ 3100)。
历史走势回顾:
- 2023-2024年:受铁矿石价格高位(130-150美元/吨)及废钢供应增加(国内拆解量增长12%)影响,废铁价差持续为负(-200至-400元/吨),短流程钢厂竞争力提升;
- 2025年上半年:铁矿石价格回落至110美元/吨以下,废钢价格因需求旺季(基建、房地产复苏)上涨至2900元/吨,价差收窄至-150元/吨;
- 2025年三季度:废钢供应因“汽车拆解旺季”(9-10月)增加,价格下跌至2800元/吨,而铁水成本因焦炭价格上涨(1800元/吨→1900元/吨)小幅上升,价差扩大至-300元/吨。
三、驱动价差变化的核心因素
废铁价差的波动主要受供需端、政策端、成本端三大因素驱动,具体分析如下:
1. 成本端:铁矿石与废钢的价格联动
- 铁矿石价格:作为铁水成本的核心变量(占比60%),其波动直接决定铁水成本的高低。2025年以来,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产能释放(新增产能约5000万吨/年),叠加中国钢铁需求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2%),铁矿石价格从年初125美元/吨回落至110美元/吨,推动铁水成本下降约150元/吨;
- 废钢价格:受供应端(国内废钢拆解量、进口量)与需求端(钢铁企业废钢使用比例)共同影响。2025年,国内汽车拆解量预计达280万辆(同比增长8%),废钢供应增加约300万吨,而短流程钢厂废钢使用比例从2024年的22%提升至25%,供需平衡下废钢价格保持稳定(2800-2900元/吨)。
2. 政策端:“双碳”目标与废钢产业支持政策
- “双碳”政策: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2030年)推动企业降低高炉冶炼(碳排放强度约1.8吨CO₂/吨钢)比例,增加电炉炼钢(碳排放强度约0.5吨CO₂/吨钢)产能。2025年,电炉钢产能占比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1%,废钢需求增加约400万吨,支撑废钢价格;
- 废钢产业政策:《“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废钢回收利用率达到35%”(2020年为28%),政策支持废钢拆解、加工体系完善(如鼓励“互联网+回收”模式),降低废钢采购成本(约100-150元/吨)。
3. 需求端:钢铁下游行业的结构变化
- 房地产与基建:2025年,房地产投资增速(3.5%)较2024年(4.8%)放缓,而基建投资增速(6.8%)保持稳定,拉动钢铁需求结构从“建筑用钢”(占比50%)向“工业用钢”(占比50%)转移。工业用钢(如机械、汽车)对钢材质量要求更高,短流程炼钢(产品纯度高)更具优势,推动废钢需求增加;
- 出口市场:2025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预计达6000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电炉钢出口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因电炉钢产品(如冷轧板、镀锌板)在东南亚、中东市场更具价格竞争力(价差约200元/吨)。
四、价差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1. 企业生产决策:废钢使用比例的调整
当废铁价差为负(废钢价格低于铁水成本)时,短流程钢厂(如江苏沙钢、浙江永钢)会增加废钢采购量,提高电炉炼钢产能利用率(2025年三季度达8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而长流程钢厂(如宝钢、鞍钢)会减少高炉产量,转向采购废钢生产钢坯(如宝钢2025年废钢使用比例从18%提升至22%)。
2. 行业格局:短流程与长流程钢厂的竞争力重构
- 短流程钢厂:受益于废铁价差为负(-300元/吨),其炼钢成本较长期程钢厂低约200元/吨(电炉炼钢成本≈废钢价格+200元/吨加工费),竞争力提升。2025年,短流程钢厂产量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23%;
- 长流程钢厂:因铁水成本较高,需通过技术升级(如高炉大型化、富氧喷煤)降低成本(如鞍钢2025年高炉利用系数从2.2提升至2.3,铁水成本下降约50元/吨)。
3. 产业链影响:废钢回收与铁矿石产业的联动
- 废钢回收产业:废铁价差为负推动废钢需求增加,废钢回收企业(如华宏科技、天奇股份)盈利改善(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
- 铁矿石产业:铁水成本下降导致长流程钢厂铁矿石采购量减少(2025年铁矿石进口量预计达11亿吨,同比下降3%),铁矿石企业(如必和必拓、淡水河谷)需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份额。
五、未来价差趋势预测
1. 短期(2025年底-2026年上半年):价差保持负区间
- 铁矿石价格:预计维持100-110美元/吨(供应过剩),铁水成本约3000-3100元/吨;
- 废钢价格:预计维持2700-2800元/吨(供应增加);
- 价差:预计为-200至-300元/吨,短流程钢厂竞争力持续提升。
2. 长期(2026-2030年):价差逐步收窄
- 铁矿石价格:随着全球铁矿石产能进一步释放(2030年新增产能约1亿吨/年),价格可能降至90-100美元/吨,铁水成本下降至2800-2900元/吨;
- 废钢价格: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废钢需求持续增加(2030年废钢使用比例预计达30%),价格可能上涨至2900-3000元/吨;
- 价差:预计收窄至-100至0元/吨,短流程与长流程钢厂竞争力趋于平衡。
六、结论与建议
- 结论:当前废铁价差为负(-300元/吨),短流程炼钢更具经济性,行业格局向短流程钢厂倾斜;
- 建议:
- 钢铁企业:增加废钢使用比例(如短流程钢厂提升至25%以上,长流程钢厂提升至20%以上),降低炼钢成本;
- 投资者:关注短流程钢厂(如沙钢股份、永钢集团)及废钢回收企业(如华宏科技、天奇股份)的投资机会;
- 政策制定者:继续支持废钢回收体系完善(如扩大废钢进口配额、鼓励“汽车拆解+废钢回收”一体化模式),推动钢铁行业“双碳”目标实现。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卓创资讯、券商研报及行业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