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铁矿依赖度下降路径分析:废钢、氢冶金与供应链优化

本报告分析钢铁行业降低铁矿依赖度的四大路径:废钢与电炉钢应用、氢冶金技术创新、国内矿开发及海外权益矿拓展,预测2025年进口依赖度降至55%,并提出未来技术突破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钢铁行业铁矿依赖度下降路径的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铁矿依赖度的现状与挑战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铁矿石作为钢铁生产的核心原料,其供应安全直接影响行业稳定。2025年,中国钢铁行业铁矿石总需求约20.0亿吨(其中生铁产量约8.5亿吨,需铁矿石约13.6亿吨;电炉钢产量约2.2亿吨,需废钢约2.4亿吨),进口铁矿石占比约55%(11.0亿吨),自给率约45%(9.0亿吨)[0]。从进口结构看,澳大利亚(6.0亿吨,占比54.5%)、巴西(2.0亿吨,占比18.2%)仍是主要来源,合计占比72.7%,供应集中度高,面临价格波动(2025年铁矿石均价约110美元/吨,同比上涨8.7%)和地缘政治风险(如中澳贸易摩擦、巴西矿企罢工)[0]。降低铁矿依赖度,提升原料自给能力,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铁矿依赖度下降的核心路径分析

(一)原料替代:废钢与电炉钢的规模化应用

废钢是钢铁生产中最有效的铁矿替代原料,因为电炉炼钢工艺以废钢为主要原料(占比约90%),无需铁矿石。2025年,全国废钢产量达到3.0亿吨(同比增长7.1%),主要来自汽车、家电、建筑等行业的报废回收(其中汽车废钢占比约25%)[0]。电炉钢产量约2.2亿吨,占钢铁总产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12.5%提升至18.3%[0]。与高炉钢(每吨需1.6吨铁矿石)相比,电炉钢每吨可减少约1.6吨铁矿石的使用,因此,电炉钢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减少铁矿石需求约1600万吨。

此外,直接还原铁(DRI)作为电炉钢的补充原料,2025年国内DRI产量约800万吨,其中采用氢冶金技术的H2-DRI产量约100万吨(如宝钢湛江的氢冶金项目)。虽然DRI仍需铁矿石,但通过氢气还原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比传统DRI降低约20%的铁矿石消耗)[1]。

(二)技术创新:选矿与氢冶金的效率提升

1. 选矿技术挖掘国内低品位矿潜力
国内铁矿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平均品位约31.2%,远低于澳大利亚的62%),选矿技术的提升是激活国内矿的关键。2025年,高效磁选、浮选技术(如鞍山钢铁的“超细碎-磁选”工艺、攀钢的“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使国内铁矿平均品位从2020年的28.8%提高至31.2%,单位矿石的铁金属产量提升约8%[0]。例如,内蒙古包钢的白云鄂博矿(品位28%)通过“磁选-浮选”工艺,将铁精矿品位提高至65%,产能从2020年的1500万吨提升至2025年的2000万吨[0]。

2. 氢冶金降低铁矿石消耗强度
传统高炉炼钢用焦炭作为还原剂,而氢冶金用氢气替代焦炭,虽然仍需铁矿石,但提高了还原效率。2025年,国内氢冶金项目达到12个(如河钢集团的“氢冶金示范工厂”、首钢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用钢”项目),其中H2-DRI产量约100万吨,每吨H2-DRI比传统DRI减少约0.3吨铁矿石的使用[1]。此外,氢冶金的碳排放强度(约0.5吨CO2/吨钢)远低于高炉钢(约1.8吨),符合“双碳”目标要求[0]。

(三)供应链多元化:国内矿与海外权益矿的扩张

1. 国内矿产能提升
2025年,国内铁矿产量达到9.0亿吨(同比增长2.3%),主要来自新矿山开发和现有矿山产能升级。例如,新疆的“东疆铁矿带”(如哈密的天湖铁矿)新增产能约500万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新增产能约300万吨,河北的“唐山铁矿”(如迁安的首钢矿山)新增产能约200万吨[0]。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30年国内铁矿产量达到10亿吨”的目标,将进一步提升自给率[2]。

2. 海外权益矿拓展
海外矿山投资是降低进口依赖的重要途径。2025年,中国企业海外权益矿产量约1.2亿吨(同比增长13.2%),占进口量的比例从2020年的7.8%提升至10.9%[0]。主要项目包括:中钢集团在南非的“萨曼科铁矿”(产能500万吨)、宝钢在巴西的“淡水河谷合资矿”(产能800万吨)、鞍钢在澳大利亚的“卡拉拉铁矿”(产能400万吨)[0]。这些权益矿的扩张,减少了对澳大利亚、巴西的依赖(2025年澳巴进口占比从2020年的78%降至72.7%)[0]。

(四)政策与市场驱动:双碳与价格的倒逼机制

1. 政策支持
“双碳”目标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废钢利用和电炉钢发展:

  • 《“十四五”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废钢利用率达到30%,电炉钢占比达到20%”的目标;
  • 《关于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海外矿山投资(如提供贴息贷款、税收优惠);
  • 地方政府对电炉钢企业给予补贴(如江苏、浙江的“每吨电炉钢补贴50元”)[2]。

2. 市场倒逼
铁矿石价格的波动(2025年均价110美元/吨,同比上涨8.7%)促使企业增加废钢和国内矿的使用。例如,2025年,电炉钢企业的原料成本(废钢+合金)约3500元/吨,低于高炉钢(铁矿石+焦炭)的4000元/吨,因此,电炉钢的经济性逐渐显现[0]。

三、结论与展望

2025年,钢铁行业通过**原料替代(废钢与电炉钢)、技术创新(选矿与氢冶金)、供应链多元化(国内矿与海外权益矿)**三大路径,使铁矿依赖度从2020年的63%降至55%,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

  • 电炉钢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达到25%);
  • 国内矿产量增加(预计2030年达到10亿吨);
  • 海外权益矿扩张(预计2030年达到1.8亿吨);

铁矿依赖度有望继续下降至45%左右。但需注意,废钢资源受回收周期限制(汽车报废周期约10年),国内矿受资源禀赋约束(高品位矿已基本开发完毕),海外投资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如澳大利亚的“外国投资审查”),因此,技术创新(如氢冶金、新型选矿技术)仍是长期降低依赖度的核心动力

钢铁行业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料自给能力,推动产业向“绿色、高效、安全”转型,为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