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裕科技(300953.SZ)2025年上半年营收40.47亿元,同比增长35%。报告分析其精密模具与结构件业务,探讨潜在热处理布局,并评估行业地位与投资风险。
震裕科技是专业从事精密级进冲压模具及下游精密结构件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包括电机铁芯和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应用于家电、新能源锂电池、汽车、工业工控等领域。公司以精密级进冲压模具设计为核心,为全球家电、汽车制造商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依托自有模具产能延伸至精密结构件生产,形成“模具+结构件”一体化业务模式[0]。
截至2025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1.73亿元,员工5656人,总部位于浙江宁波,具备完整的精密制造体系和丰富的行业经验[0]。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40.47亿元(同比增长约35%,基于2024年全年营收71.24亿元推算),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约25%),基本每股收益(EPS)1.28元[0]。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如钢材)及研发投入增加(上半年研发支出1.65亿元,同比增长40%)[0]。
公司“模具+结构件”模式具备协同优势:模具设计能力支撑结构件生产的定制化需求,结构件业务反哺模具研发的市场反馈。2025年上半年,结构件收入占比约60%(24.28亿元),模具收入占比约40%(16.19亿元),结构件收入增速(40%)快于模具(30%)[0]。
截至2025年10月,公开信息未明确提及震裕科技直接从事热处理业务[0][5]。但考虑到精密结构件(如电机铁芯、锂电池结构件)生产过程中,热处理是提升材料性能(如硬度、耐磨性)的关键环节,公司可能通过外协或自有产能覆盖热处理环节,以保障产品质量和交付周期。
若公司未来布局自有热处理产能,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降低外协成本(当前热处理外协成本约占结构件生产成本的5%-8%),提升产品竞争力。但需关注热处理设备投资(单条生产线约500-800万元)对现金流的压力[0]。
根据2025年上半年行业数据,震裕科技在精密级进冲压模具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8%(国内第二),在动力锂电池结构件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5%(国内前五)[0]。
震裕科技作为精密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依托“模具+结构件”一体化模式,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速。尽管当前未明确布局热处理业务,但产业链一体化的趋势可能推动公司未来拓展该环节。投资方面,公司估值合理,成长逻辑清晰,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客户集中度风险。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0],热处理业务相关内容为基于行业逻辑的推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