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能源应对硅料价格下跌策略分析:技术降本与产品升级

分析大全能源如何通过技术降本、产能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应对硅料价格下跌的行业寒冬,探讨其财务表现与未来挑战。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大全能源应对硅料价格下跌行业寒冬的策略分析报告

一、行业背景与价格下跌的影响

硅料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核心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盈利水平。2024年以来,全球硅料市场供需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国内多晶硅产能快速扩张(如大全能源、通威股份等头部企业的产能释放),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下游光伏组件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受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速放缓、终端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硅料价格的下跌。

从大全能源(688303.SH)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来看,硅料价格下跌的影响已充分显现: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4.7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未披露具体同比数据,但结合行业趋势推测降幅显著);营业利润亏损12.72亿元,净利润亏损11.47亿元(基本EPS-0.53元/股)。这一亏损主要源于硅料价格下跌导致的产品毛利率收缩(甚至跌破成本线),以及产能过剩带来的资产减值压力(如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

二、大全能源的应对策略分析

面对硅料价格下跌的行业寒冬,大全能源主要通过技术降本、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升级三大核心策略应对,依托自身的技术积累与产能规模,试图在行业低谷期巩固竞争力。

(一)技术驱动降本:强化工艺优势,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大全能源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在于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工艺的技术组合。该工艺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降本:

  1. 冷氢化技术提高原料利用率:传统西门子法中,四氯化硅(SiCl₄)是副产物,需外售或处理,增加了成本。大全能源采用冷氢化技术将SiCl₄转化为三氯氢硅(SiHCl₃),实现了原料的闭环循环,降低了原料消耗(据公司公开信息,冷氢化转化率可达90%以上)。
  2. 数字化与智能化生产提升效率:公司建设了“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通过数字化车间、智能控制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工干预与浪费。例如,其新疆生产基地的智能化装置可实时监控反应温度、压力等参数,提高产品合格率(据称可达99.5%以上),降低废品率。
  3. 能源成本优势:公司产能集中于新疆石河子、内蒙古等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电、风电资源,电力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测算,新疆地区工业电价约0.3元/度,较东部地区低约40%),进一步降低了单位产品的能源成本。

(二)产能优化:规模化生产摊薄固定成本,巩固市场份额

大全能源目前拥有30.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产能(其中新疆基地20万吨、内蒙古基地10.5万吨),是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之一。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在于:

  1. 摊薄固定成本:多晶硅生产的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厂房租赁等)占比较高,规模化生产可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例如,30万吨产能的单位折旧成本较10万吨产能可降低约30%。
  2. 巩固市场份额:在价格下跌周期,规模化企业可通过“以量补价”策略,维持市场份额。大全能源的产能规模使其能够满足下游大客户(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的稳定采购需求,增强客户粘性。

(三)产品结构升级:布局高端产品,降低对低端硅料的依赖

为应对低端硅料价格下跌的冲击,大全能源逐步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端多晶硅的产能占比:

  1. 半导体多晶硅:公司拥有1000吨/年半导体多晶硅产能,产品纯度可达99.9999%(6N级),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领域。半导体多晶硅的附加值远高于光伏级硅料(价格约为光伏级的2-3倍),可提升产品整体毛利率。
  2. 高纯工业硅:公司配套建设了15万吨/年高纯工业硅精加工磨粉线,为多晶硅生产提供原料,实现了“工业硅-多晶硅”的垂直一体化,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据测算,垂直一体化可降低原料成本约15%)。

三、挑战与展望

尽管大全能源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1. 行业产能过剩压力:国内多晶硅产能已超过60万吨/年,而全球光伏需求仅约40万吨/年,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持续低迷(2025年上半年硅料价格较2023年峰值下跌约60%),公司的“以量补价”策略效果有限。
  2. 研发投入的效果滞后:技术降本与产品升级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945万元),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时间(如半导体多晶硅的客户认证周期约1-2年)。
  3. 下游需求恢复不确定性:光伏行业的需求受政策(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国内光伏补贴退坡)、经济环境(如全球通胀)等因素影响,需求恢复的时间点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延长公司的亏损周期。

四、结论与建议

大全能源在硅料价格下跌周期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技术降本降低了单位成本,产能优化巩固了市场份额,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了抗风险能力。但要实现扭亏为盈,还需解决以下问题:

  1. 加快高端产品量产:尽快将半导体多晶硅产能释放,提高其占比(目前仅占总产能的0.3%),提升产品附加值。
  2. 加强下游产业链整合:通过与下游组件企业合作(如成立合资公司),锁定销售渠道,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3. 优化财务结构: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等价物较期初减少约33.7亿元(期初47.75亿元、期末14.05亿元),需注意流动性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总体来看,大全能源的应对策略符合“降本、增效、升级”的行业趋势,若能持续执行,有望在行业寒冬中存活并提升竞争力。但需警惕行业产能过剩与需求恢复滞后的风险,建议关注公司高端产品的量产进度与下游需求的变化。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