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大全能源硅烷法技术的行业优势、财务表现及市场竞争力,探讨其作为多晶硅龙头的技术布局与长期增长潜力,覆盖半导体级多晶硅市场前景。
大全能源(688303.SH)作为国内多晶硅行业龙头企业,其技术路线选择与研发布局直接影响公司长期竞争力。硅烷法(SiH₄法)作为多晶硅生产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以高纯度、低能耗等优势备受行业关注。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财务数据、行业地位及技术趋势,对大全能源硅烷法技术的布局、财务影响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
根据公司公开信息([0]),大全能源目前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生产工艺,该技术是国内多晶硅企业的主流路线,具备成熟、稳定的特点,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其核心流程为:通过冷氢化将SiCl₄转化为SiHCl₃,再经还原反应生成多晶硅,产品纯度可达99.9999%以上,满足光伏级多晶硅需求。
硅烷法(SiH₄热分解法)是多晶硅生产的高端技术路线,优势在于:
尽管硅烷法优势显著,但高成本(硅烷原料价格昂贵)仍是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目前,国内仅有少数企业(如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布局硅烷法产能,主要用于半导体级多晶硅生产。
从大全能源的研发投入看,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费用为945万元(占营收的0.64%),主要用于改良西门子法的工艺优化(如降低能耗、提高转化率)。截至目前,公司未公开披露硅烷法相关的专利或产能规划,但作为行业龙头,不排除其通过研发储备硅烷法技术,以应对未来高端市场需求(如半导体多晶硅)。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0])及2024年年报([0]),财务数据如下:
| 指标 | 2025年上半年 | 2024年全年 |
|---|---|---|
| 营业收入(亿元) | 14.70 | 74.11 |
| 净利润(亿元) | -11.47 | -27.18 |
| 毛利率(%) | -36.6% | -41.6% |
| 研发费用(万元) | 945 | 未披露 |
核心结论: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多晶硅价格暴跌(2024年国内多晶硅均价从2023年的30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以下),导致产品售价低于成本(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19.71亿元,高于营收14.70亿元)。
尽管硅烷法具备低能耗优势,但当前其原料成本(硅烷)约为改良西门子法的2-3倍,短期内难以替代主流技术。大全能源的策略是优化现有技术的成本结构:
尽管公司未公开硅烷法的具体产能规划,但结合行业趋势(如半导体多晶硅需求增长),大全能源可能通过研发投入布局硅烷法:
202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暴跌(从2023年的30万元/吨跌至2025年的6万元/吨以下),导致大全能源营收与净利润大幅下滑:
尽管价格下跌导致利润收缩,但公司通过规模效应与工艺优化控制成本: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08亿元([0]),主要因产品售价低于成本导致现金流入减少;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7.63亿元([0]),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如新疆、内蒙古基地的30.5万吨/年多晶硅产能);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71亿元([0]),主要因偿还债务及分红。
短期来看,公司现金流压力较大,但长期依赖产能释放与成本下降:
大全能源是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头部企业,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三([0]):
公司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产品需求稳定。2024年,光伏级多晶硅占公司营收的90%以上([0]),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约350 GW,同比增长25%),公司产品需求将逐步恢复。
多晶硅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如产能过剩、光伏装机量变化),若价格持续低于成本,公司净利润将继续亏损。
硅烷法或其他新技术(如流化床法)的大规模应用,可能导致改良西门子法的竞争力下降。
短期现金流压力较大,若无法通过产能释放或融资缓解,可能影响公司的研发与扩张计划。
大全能源作为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其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具备成熟、稳定的优势,适合大规模生产。尽管当前受多晶硅价格下跌影响,业绩承压,但公司通过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保持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硅烷法作为高端技术路线,是公司未来的潜在增长点。若能通过研发降低硅烷法的成本(如SiH₄的规模化生产),公司可进入半导体级多晶硅市场,提升产品附加值。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1000 GW),多晶硅需求将逐步恢复,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投资建议:短期关注多晶硅价格走势(如是否企稳回升),长期关注公司硅烷法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半导体级多晶硅产能布局。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公开信息[0],硅烷法相关信息为行业普遍认知。)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