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全能源硅烷法在多晶硅生产中的环保优势,对比改良西门子法,探讨其工艺选择及未来转型可行性,助力光伏产业绿色发展。
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作为光伏电池的核心原料,其生产工艺的环保性日益受到关注。硅烷法(SiH₄分解法)作为多晶硅生产的重要工艺之一,因较低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被认为是更符合绿色发展趋势的技术路径。本文以大全能源(688303.SH)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公开信息及行业数据,从工艺特性、公司实践、行业趋势等角度,分析其硅烷法应用的可能性及环保表现。
多晶硅生产的主流工艺包括改良西门子法(占全球产能约70%)和硅烷法(占比约20%),两者在环保性上差异显著:
改良西门子法的核心流程为“三氯氢硅(SiHCl₃)还原+尾气回收”,生产1吨多晶硅的电耗约为60-80万千瓦时(kW·h);而硅烷法通过硅烷(SiH₄)分解制备多晶硅,电耗仅为30-40万千瓦时/吨,能耗降低约50%[0]。更低的能耗意味着更少的化石能源消耗(如煤炭发电),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改良西门子法的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HCl)和四氯化硅(SiCl₄):
硅烷法的原料为硅烷(SiH₄),分解反应为SiH₄ → Si + 2H₂,产物仅为多晶硅和氢气(H₂),无氯化物排放[0]。氢气可作为清洁能源回收利用,彻底避免了氯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改良西门子法产生的SiCl₄需通过水解生成二氧化硅(SiO₂)和HCl,处理过程复杂且易产生二次污染;而硅烷法的废弃物主要为少量未分解的SiH₄,可通过燃烧转化为SiO₂和H₂O,处理难度更低[0]。
根据大全能源的公开信息(2024年公司介绍),其多晶硅生产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工艺,未提及硅烷法的应用[0]。但公司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在环保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大全能源通过“冷氢化技术”将SiCl₄转化为SiHCl₃,实现了尾气的闭环利用,使改良西门子法的电耗降至约65万千瓦时/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0]。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HCl吸收系统和SiCl₄回收装置,SiCl₄回收率达95%以上,HCl排放浓度低于国家限值(10mg/m³)[0]。此外,通过“废水零排放”系统,将生产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消耗。
大全能源2023年环保投入约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主要用于尾气处理、废水回用等设施的升级[0]。公司已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单位”称号,体现了其在环保领域的技术实力。
尽管大全能源目前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但硅烷法的环保优势使其具备潜在的转型动力:
中国《“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多晶硅生产工艺升级,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硅烷法作为更环保的技术,符合政策导向[0]。
大全能源拥有“光伏硅材料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具备多晶硅生产工艺的研发能力[0]。若公司启动硅烷法项目,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如美国Hemlock的硅烷法)或自主研发,快速形成产能。
改良西门子法的SiCl₄回收成本较高(约占生产成本的15%),而硅烷法的原料成本(SiH₄)虽高,但能耗降低带来的成本节省可部分抵消原料成本差异[0]。随着硅烷法技术的成熟,其成本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大全能源目前采用的改良西门子法通过工艺优化,已实现了较好的环保表现,但与硅烷法相比,仍存在能耗高、污染物排放多的劣势。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和硅烷法技术的进步,大全能源未来转向硅烷法的可能性较大。
从环保角度看,硅烷法的应用将使大全能源的多晶硅生产更符合“双碳”目标,提升其在光伏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但转型需考虑技术引进成本、产能切换周期等因素,公司需平衡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工艺升级计划。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研究报告,因硅烷法相关数据未完全披露,部分分析基于行业平均水平。)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