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大全能源(688303.SH)通过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工艺实现多晶硅副产物循环利用,年节约成本超26亿元,打造零排放绿色工厂的财经报告。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料,其生产过程(如改良西门子法)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如四氯化硅(SiCl₄)、氢气(H₂)、氯化氢(HCl)等)。若未有效利用,这些副产物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环保处理成本,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大全能源(688303.SH)作为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2021年科创板上市,产能30.5万吨/年),依托“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闭环工艺,在副产物利用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工艺路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挑战与展望四大维度,对其副产物利用策略进行深度分析。
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反应为:SiHCl₃ + H₂ → Si + 3HCl(还原反应)。该过程中,每生产1吨多晶硅会产生约4吨SiCl₄(由SiHCl₃歧化或未反应的原料生成)、0.5吨H₂(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及3吨HCl(还原反应产物)。这些副产物若直接排放,会带来以下问题:
传统多晶硅企业对副产物的处理以“末端治理”为主(如SiCl₄水解、H₂燃烧),不仅无法实现资源循环,还需承担高额的环保投入(约占生产成本的5%-10%)。例如,某产能1万吨/年的多晶硅企业,仅SiCl₄处理成本就高达2000万元/年(按水解工艺计算)。
大全能源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组合工艺,构建了“原料-生产-副产物循环”的闭环体系(如图1所示),核心是将副产物转化为生产原料,实现“零废弃物”目标。
冷氢化是大全能源副产物利用的关键环节,其反应式为:
SiCl₄ + H₂ + Si(硅粉)→ 2SiHCl₃(在300-500℃、1-3MPa条件下)
该工艺将副产物SiCl₄与氢气、硅粉反应,重新生成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原料SiHCl₃,实现SiCl₄的100%循环利用。此外,还原反应产生的HCl会被回收至SiHCl₃合成工序(Si + 3HCl → SiHCl₃ + H₂),进一步减少原料消耗。
还原反应中未完全反应的H₂(约占输入量的30%)会被回收至冷氢化或SiHCl₃合成工序,减少新鲜氢气的采购量。据行业数据,氢气成本约占多晶硅生产成本的15%(按1.5元/立方米计算),循环利用可使氢气成本降低20%-30%。
副产物利用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额外收入,以下结合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表1)及行业参数,量化分析其经济效益:
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
尽管主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亏损,但副产物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成本。据测算,若未采用闭环工艺,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将增加约13.12亿元(全年26.23亿元的一半),亏损将扩大至24.59亿元,即副产物利用使亏损减少了53%。这说明,副产物利用是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缓冲垫”。
除循环利用外,部分副产物(如高纯度氢气)可对外销售。例如,大全能源的氢气纯度可达99.999%,可用于半导体、燃料电池等高端领域,售价约3元/立方米(高于工业氢气价格1.5元/立方米)。若每年对外销售10%的回收氢气(约1525吨),可增加收入约4575万元/年。
大全能源的副产物利用策略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强化了其“绿色工厂”的品牌形象(2021年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具体环境效益如下:
大全能源的“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闭环工艺,通过副产物循环利用实现了“资源-生产-环保”的协同发展。从经济效益看,副产物利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约26.23亿元的成本(原料+环保),并潜在增加约4575万元的额外收入,有效缓解了多晶硅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压力;从环境效益看,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强化了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尽管面临市场波动和技术升级的挑战,但随着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大全能源的副产物利用策略有望成为其应对行业周期的“护城河”,为光伏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行业协会数据及公开资料,部分参数为估算值,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