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能源多晶硅副产物利用:闭环工艺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深度解析大全能源(688303.SH)通过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工艺实现多晶硅副产物循环利用,年节约成本超26亿元,打造零排放绿色工厂的财经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大全能源多晶硅生产副产物利用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料,其生产过程(如改良西门子法)会产生大量副产物(如四氯化硅(SiCl₄)、氢气(H₂)、氯化氢(HCl)等)。若未有效利用,这些副产物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环保处理成本,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大全能源(688303.SH)作为国内多晶硅龙头企业(2021年科创板上市,产能30.5万吨/年),依托“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闭环工艺,在副产物利用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工艺路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挑战与展望四大维度,对其副产物利用策略进行深度分析。

二、多晶硅生产副产物概述及传统处理痛点

(一)副产物类型

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反应为:SiHCl₃ + H₂ → Si + 3HCl(还原反应)。该过程中,每生产1吨多晶硅会产生约4吨SiCl₄(由SiHCl₃歧化或未反应的原料生成)、0.5吨H₂(未完全反应的氢气)及3吨HCl(还原反应产物)。这些副产物若直接排放,会带来以下问题:

  1. 环保压力:SiCl₄遇水生成盐酸(HCl)和硅酸(H₂SiO₃),腐蚀设备并污染水体;HCl是强腐蚀性气体,需高额处理成本(如碱液吸收)。
  2. 资源浪费:SiCl₄、H₂均为可循环利用的原料,直接丢弃会增加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

(二)传统处理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多晶硅企业对副产物的处理以“末端治理”为主(如SiCl₄水解、H₂燃烧),不仅无法实现资源循环,还需承担高额的环保投入(约占生产成本的5%-10%)。例如,某产能1万吨/年的多晶硅企业,仅SiCl₄处理成本就高达2000万元/年(按水解工艺计算)。

三、大全能源副产物利用工艺路径:闭环循环模式

大全能源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组合工艺,构建了“原料-生产-副产物循环”的闭环体系(如图1所示),核心是将副产物转化为生产原料,实现“零废弃物”目标。

(一)核心工艺:冷氢化反应

冷氢化是大全能源副产物利用的关键环节,其反应式为:
SiCl₄ + H₂ + Si(硅粉)→ 2SiHCl₃(在300-500℃、1-3MPa条件下)

该工艺将副产物SiCl₄与氢气、硅粉反应,重新生成多晶硅生产的核心原料SiHCl₃,实现SiCl₄的100%循环利用。此外,还原反应产生的HCl会被回收至SiHCl₃合成工序(Si + 3HCl → SiHCl₃ + H₂),进一步减少原料消耗。

(二)氢气的循环利用

还原反应中未完全反应的H₂(约占输入量的30%)会被回收至冷氢化或SiHCl₃合成工序,减少新鲜氢气的采购量。据行业数据,氢气成本约占多晶硅生产成本的15%(按1.5元/立方米计算),循环利用可使氢气成本降低20%-30%

四、副产物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

副产物利用的核心价值在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额外收入,以下结合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表1)及行业参数,量化分析其经济效益:

(一)成本节约:原料与环保成本

  1. SiCl₄循环利用:按30.5万吨/年多晶硅产能计算,每年产生SiCl₄约122万吨。若采用冷氢化工艺将其转化为SiHCl₃(转化率约90%),可节约SiHCl₃原料成本约18.3亿元/年(按SiHCl₃市场价格1.5万元/吨计算)。
  2. 氢气循环利用:每年回收氢气约1.525万吨(按30.5万吨多晶硅产能、0.5吨H₂/吨多晶硅计算),节约氢气成本约2.29亿元/年(按1.5元/立方米、氢气密度0.0899kg/立方米计算)。
  3. 环保成本节约:若未循环利用,SiCl₄水解处理成本约24.4亿元/年(按200元/吨计算),HCl吸收成本约1.83亿元/年(按60元/吨计算)。闭环工艺可完全避免这些成本,每年节约环保支出约26.23亿元

(二)对财务表现的影响

大全能源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

  • 营业收入:14.70亿元(同比下降约70%,主要因多晶硅价格下跌(从2024年的20万元/吨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6万元/吨));
  • 营业成本:19.71亿元(同比下降约50%,但仍高于收入,导致亏损);
  • 净利润:-11.4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尽管主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亏损,但副产物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成本。据测算,若未采用闭环工艺,2025年上半年营业成本将增加约13.12亿元(全年26.23亿元的一半),亏损将扩大至24.59亿元,即副产物利用使亏损减少了53%。这说明,副产物利用是公司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缓冲垫”。

(三)潜在额外收入:副产物对外销售

除循环利用外,部分副产物(如高纯度氢气)可对外销售。例如,大全能源的氢气纯度可达99.999%,可用于半导体、燃料电池等高端领域,售价约3元/立方米(高于工业氢气价格1.5元/立方米)。若每年对外销售10%的回收氢气(约1525吨),可增加收入约4575万元/年

五、环境效益与合规性: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

大全能源的副产物利用策略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强化了其“绿色工厂”的品牌形象(2021年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具体环境效益如下:

  1. 减少污染物排放:闭环工艺使SiCl₄、HCl排放量降至“零”,避免了约122万吨SiCl₄(相当于减少183万吨盐酸排放)和91.5万吨HCl的环境负荷。
  2. 节约水资源:SiCl₄水解需消耗大量水资源(约1吨SiCl₄需2吨水),循环利用可节约水资源约244万吨/年(按30.5万吨产能计算)。
  3. 政策合规与补贴: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版)中“副产物综合利用率≥95%”的要求,可享受环保补贴(如新疆地区的“绿色制造奖励”)及税收减免(如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据估算,这些政策支持每年可为公司增加1-2亿元的净利润。

六、挑战与展望

(一)当前挑战

  1. 市场价格波动:多晶硅价格下跌(2025年上半年均价约6万元/吨)导致SiHCl₃需求减少,冷氢化工艺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下降(若SiHCl₃库存积压,会影响SiCl₄的循环效率)。
  2. 能源成本压力:冷氢化工艺需消耗大量电力(约占多晶硅生产能耗的20%),新疆地区的电力成本(约0.3元/度)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若未来电价上涨,将挤压副产物利用的利润空间。
  3. 技术升级需求:冷氢化的转化率(当前约90%)仍有提升空间,若能提高至95%,每年可额外节约1.83亿元的SiHCl₃原料成本(按30.5万吨产能计算)。

(二)未来展望

  1. 产能扩张与规模化效应:公司计划2026年将多晶硅产能提升至40万吨/年,规模化生产将进一步降低冷氢化工艺的单位成本(如固定成本分摊),提高副产物利用的经济效益。
  2. 技术迭代: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945万元),优化冷氢化反应条件(如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催化剂效率),提升SiCl₄转化率至95%以上,预计可使成本再降10%
  3. 副产物多元化利用:探索H₂的高端应用(如燃料电池用氢气),拓展SiCl₄的下游产品(如光纤预制棒、有机硅),增加副产物的附加值,降低对多晶硅市场的依赖。

七、结论

大全能源的“改良西门子法+冷氢化”闭环工艺,通过副产物循环利用实现了“资源-生产-环保”的协同发展。从经济效益看,副产物利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约26.23亿元的成本(原料+环保),并潜在增加约4575万元的额外收入,有效缓解了多晶硅价格下跌带来的亏损压力;从环境效益看,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符合国家“双碳”目标,强化了公司的长期竞争力。

尽管面临市场波动和技术升级的挑战,但随着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大全能源的副产物利用策略有望成为其应对行业周期的“护城河”,为光伏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行业协会数据及公开资料,部分参数为估算值,仅供参考。)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