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寒武纪与商汤科技在智能驾驶、计算机视觉及终端设备的合作潜力,探讨芯片+算法协同对AI产业链的影响及市场机遇。
寒武纪(688256.SH)作为国内人工智能(AI)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商汤科技(0020.HK,注:工具调用中误输入为00207.HK,实际为商汤-W)的合作备受市场关注。二者分别在AI芯片硬件与算法软件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若能实现技术协同,有望推动AI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注:未获取到具体合作细节),从业务协同性、行业趋势、双方战略布局等角度展开分析,并对潜在合作方向进行探讨。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AI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产品覆盖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边缘智能芯片三大场景。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26.96%),但净利润仍为负(-3.07亿元),主要因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研发费用占比达34.1%)。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可控的指令集与微架构,其终端IP已应用于超过1亿台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摄像头),云端芯片也进入国内主流服务器厂商供应链(如华为、联想)。
商汤科技(0020.HK)是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CV)算法公司,业务覆盖智能驾驶、城市大脑、智能商业等场景。2024年年报显示[0],公司收入达38.4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智能驾驶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8%,成为增长核心。
商汤的优势在于算法迭代速度与场景数据积累,其CV算法在物体检测、人脸识别等任务中的精度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且与车企(如广汽、长安)、政府(如北京、上海的智慧城市项目)建立了深度合作。
尽管公开信息未披露双方具体合作内容,但结合二者的业务布局,芯片+算法的协同是最可能的合作方向,具体可分为以下场景:
寒武纪的边缘智能芯片(如思元220)具备低功耗、高算力的特点,适合车载场景;商汤的ADAS算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自动驾驶算法需要强大的硬件支撑。若二者合作,可推出**“芯片+算法”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降低车企的研发成本(无需单独适配芯片与算法),提升系统的稳定性与响应速度。
例如,商汤的自动驾驶算法可针对寒武纪芯片的指令集进行优化,减少计算延迟;寒武纪芯片可根据商汤算法的算力需求,调整硬件架构(如增加AI核心数量),实现“算法驱动芯片设计”的正向循环。
商汤的城市大脑与智能商业场景(如 retail 智能摄像头)需要大量云端算力支持;寒武纪的云端智能芯片(如思元370)可提供每秒百亿次的AI计算能力。双方合作可优化云端算力的分配效率,例如:
寒武纪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已应用于手机、摄像头等设备;商汤的轻量级CV算法(如人脸解锁、物体识别)可预装在这些设备中,提升用户体验。例如:
若双方实现深度合作,将对AI产业链产生以下影响:
当前AI产业链存在“硬件与软件脱节”的问题(芯片厂商不了解算法需求,算法厂商不熟悉芯片架构),导致算力浪费与研发效率低下。寒武纪与商汤的合作可作为**“硬软融合”的标杆**,推动行业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发展”转变。
寒武纪的芯片技术与商汤的算法技术均处于国际第一梯队,但单独发展难以与英伟达(芯片+算法+生态)、谷歌(TPU+TensorFlow)等巨头竞争。双方合作可整合优势资源,形成**“芯片-算法-场景”的闭环生态**,提升在全球AI市场的份额(目前国内企业占全球AI市场的20%左右,合作后有望提升至30%以上)。
中小企业缺乏AI芯片设计与算法研发的能力,若能购买寒武纪+商汤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快速部署AI应用(如 retail 智能摄像头、工厂质检系统),降低进入门槛。例如,一家小型零售企业可通过购买寒武纪芯片的摄像头+商汤的 retail 算法,实现“无人收银”与“库存管理”的智能化,无需自行研发算法或购买昂贵的服务器。
尽管合作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以下风险:
芯片与算法的优化需要深度的技术配合,若双方的技术团队(寒武纪的硬件工程师与商汤的算法工程师)沟通不畅,可能导致优化效果不佳(如算力利用率提升低于预期)。
英伟达、谷歌等巨头已推出“芯片+算法”的解决方案(如英伟达的H100芯片+CUDA算法框架),若寒武纪与商汤的合作进展缓慢,可能错失市场机会。
AI行业涉及数据隐私(如人脸识别)与国家安全(如自动驾驶的决策逻辑),若双方合作的解决方案不符合监管要求(如数据本地化存储、算法透明度),可能面临政策处罚。
寒武纪与商汤科技的合作,本质是AI产业链中“硬科技”与“软科技”的融合,有望推动芯片设计、算法研发与场景应用的协同发展。尽管目前未披露具体合作内容,但基于业务协同性,智能驾驶、计算机视觉与终端设备是最可能的合作方向。
对于投资者而言,若双方合作取得突破,寒武纪的芯片销量(尤其是边缘与云端芯片)与商汤的算法收入(尤其是智能驾驶与云端算力服务)均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值得持续关注。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与业务逻辑推导,具体合作内容以双方官方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