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天赐材料电解液添加剂自供比例,结合财务数据、行业趋势及公司战略,推断其自供比例约60%-75%,并展望未来提升至80%以上的可能性。
天赐材料(002709.SZ)作为国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龙头企业,其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电解液添加剂作为电解液的关键组成部分(占电解液成本约10%-20%),其自供比例直接影响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供应链稳定性及产品竞争力。本文通过公司公开信息、财务数据及行业趋势,对天赐材料电解液添加剂自供比例进行分析。
根据公司公开资料[0],天赐材料深耕锂电池电解液业务十余年,核心业务覆盖锂离子电池材料(电解液、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池材料再生)及日化材料。公司沿“一体化布局”战略,通过向上游延伸(如锂盐、溶剂、添加剂)及下游拓展(正极材料、电池回收),构建了“原料-电解液-正极-回收”的全产业链协同体系。
电解液添加剂(如LiPF6、VC(碳酸亚乙烯酯)、FEC(氟代碳酸乙烯酯)等)是电解液性能的关键决定因素,其质量与成本直接影响电解液产品的竞争力。天赐材料的一体化战略明确将“提升核心原料自供能力”作为重点,旨在降低对外依赖、稳定成本并保障产品质量。
从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看,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70.29亿元,其中电解液业务占比约60%(按历史业务结构估算)。公司研发投入1.09亿元,占总收入的1.55%,主要用于电解液及添加剂的技术改进(如高纯度LiPF6、新型添加剂的研发)。
此外,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余额较大(2025年中报固定资产74.85亿元,在建工程16.52亿元),其中部分产能用于电解液添加剂的生产(如LiPF6产能扩张)。结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下降(2025年上半年为15.63亿元,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21.34亿元下降26.7%),推测公司通过自供添加剂减少了外部采购支出。
国内电解液龙头企业(如新宙邦、国泰华荣)的添加剂自供比例普遍较高(约60%-80%),主要原因是添加剂(尤其是LiPF6)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自供可避免受限于外部供应商(如日本森田、关东电化)。天赐材料作为行业龙头,其自供比例应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公司通过“电池材料再生业务”(聚焦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实现了锂、铁、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间接支持了添加剂(如LiPF6)的原料供应,进一步提升了自供能力。
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将继续推进电解液核心原料的一体化布局,提升LiPF6、溶剂及添加剂的自供比例,目标至2025年实现关键原料自供率超过80%”(注:该数据为公司战略目标,非实际披露的自供比例)。结合公司2025年中报中“在建工程”的产能投放进度(如惠州LiPF6产能扩建项目),推测当前添加剂自供比例已接近70%。
尽管公司未直接披露电解液添加剂的自供比例,但通过战略布局、财务数据及行业参考,可推断天赐材料的添加剂自供比例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约60%-75%),且呈持续提升趋势。
未来,随着公司“一体化”战略的深化(如LiPF6产能扩张、新型添加剂研发),添加剂自供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至80%以上,从而强化成本控制能力及产品竞争力。但需注意,若外部添加剂供应商(如日本企业)降低价格或提高供应稳定性,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自供策略。
注:本文自供比例为间接推断,具体数据需以公司年报或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