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獐子岛税收优惠的持续性,从行业政策、公司业务及地方政府支持等角度探讨其长期影响,并指出潜在风险与建议。
獐子岛(002069.SZ)作为大连市国有控股的综合型海洋产业集团,其税收优惠政策的持续性直接影响公司盈利水平与长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公开信息与间接数据,从行业政策背景、公司业务属性、地方政府支持及财务数据隐含信号等角度,分析其税收优惠的潜在持续性,并指出数据限制下的结论边界。
獐子岛的主营业务聚焦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加工,属于《“十四五”现代海洋产业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蓝色经济”范畴。国家层面针对海洋产业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
上述政策均为长期导向,且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化,未来延续或升级的概率较高,为獐子岛的税收优惠提供了政策底层支撑。
獐子岛是大连市国资委控股企业(实际控制人:大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以海为田、建好蓝色粮仓”的战略定位与大连市“建设东北亚海洋强市”的目标高度契合。地方政府对獐子岛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资金补贴(如2024年收到政府补助约1,200万元[0]),更可能通过税收返还、减免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维护本地海洋产业龙头地位。
从财务数据看,獐子岛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318.66万元,净利润为1,306.60万元,实际所得税税率约24.4%(低于25%的法定税率),虽未直接披露税收优惠金额,但隐含了部分税收减免的存在(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或地方所得税返还)。
獐子岛近年来逐步从传统海水养殖向海洋食品预制菜、营养滋补品、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2025年上半年海洋食品业务收入占比约45%[0])。此类业务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的“鼓励类”(如“海洋生物制品开发与生产”),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
此外,公司加大了海珍品种业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335.40万元[0]),符合“种业振兴”战略要求,未来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需满足研发投入占比、知识产权等条件),可进一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提升税收优惠的持续性。
若獐子岛当前享受的税收优惠包含临时性政策(如疫情期间的税收减免),则存在到期后无法延续的风险。例如,2020-2022年针对中小企业的“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已到期,若公司未符合新的优惠条件,可能导致税收成本上升。
尽管獐子岛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但传统养殖业务仍占比约55%(2025年上半年数据[0])。若养殖业务因环境因素(如海域污染、气候异常)导致盈利下滑,可能影响公司整体税收优惠的“含金量”(如亏损年度无法享受所得税减免)。
由于獐子岛未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税收优惠的具体项目(如减免金额、政策依据、有效期),且本次搜索未获取到2023-2025年的具体税收优惠文件[2],导致无法准确判断现有优惠的到期时间与延续条件,结论需结合更多信息验证。
獐子岛的税收优惠具备较强的持续性,主要依据:
但需关注临时性政策到期与业务转型进度的风险,若传统养殖业务持续亏损,可能削弱税收优惠的实际效果。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与间接数据分析,因未获取到具体税收优惠细节,结论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建议结合更多一手资料验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