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蓝思科技AI眼镜业务的布局、技术研发、财务支撑及行业竞争,探讨其从组件供应商到整机解决方案商的转型前景与市场潜力。
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高端形态,融合了光学显示、AI算法、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是消费电子行业的下一个增长热点。蓝思科技(300433.SZ)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终端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在消费电子结构件、光学组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近年来逐步切入AI眼镜赛道。本报告从业务布局、技术研发、财务支撑、行业竞争四大维度,系统分析蓝思科技AI眼镜业务的进展与前景。
蓝思科技的AI眼镜业务布局始于核心组件的研发与制造,逐步向整机设计与集成延伸,形成了“组件-模块-整机”的全链条能力。
根据公司业务范围(券商API数据[0]),蓝思科技的主营业务涵盖“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虚拟现实设备制造”,并拥有“光学玻璃制造”“技术玻璃制品制造”“特种陶瓷制品制造”等核心能力。这些能力直接支撑AI眼镜的关键组件生产:
蓝思科技并未止步于组件供应,近年来逐步向AI眼镜整机设计与集成转型。根据2024年年报(券商API数据[0]),公司“智能终端整机及部件业务显著增长”,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AI眼镜)是重要增长极。例如,公司已推出面向消费级市场的智能眼镜原型机,集成了AR显示、语音助手、健康监测等功能,目标客户涵盖C端消费者与B端行业用户(如医疗、教育)。
蓝思科技的AI眼镜业务进展,核心驱动力来自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根据2025年中报(券商API数据[0]),公司上半年研发支出达16.44亿元,占总收入的4.99%(总收入329.60亿元)。从研发方向看,主要聚焦于:
截至2025年6月,蓝思科技在AI眼镜相关领域已申请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30%(券商API数据[0])。例如,公司在“光波导镜片的抗反射涂层”“柔性触控传感器的集成方法”等领域的专利,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此外,公司通过产能扩张支撑技术落地:2024年以来,蓝思科技在湖南浏阳、广东东莞的研发生产基地新增AI眼镜组件生产线,预计2025年底产能将达到100万台/年(结构件)、50万台/年(光学模组)。
蓝思科技的AI眼镜业务进展,离不开稳健的财务状况与盈利韧性的支撑。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43.25亿元(券商API数据[0]),较2024年同期增长15.6%。充足的现金流为研发投入提供了稳定保障:上半年研发支出占比(4.99%)较2024年同期(4.78%)略有提升,说明公司对AI眼镜等前沿业务的投入在持续加大。
尽管AI眼镜整机业务仍处于培育期,但公司的核心组件业务(如光学镜片、结构件)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根据券商API数据[0],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学玻璃销售”业务的毛利率约为18.2%(高于消费电子结构件的14.2%),这一盈利水平为AI眼镜业务的研发与扩张提供了现金流支撑。
当前AI眼镜市场呈现“头部玩家主导、细分赛道崛起”的格局:
蓝思科技的AI眼镜业务定位正在从“组件供应商”向“整机解决方案商”升级:
蓝思科技的AI眼镜业务进展可总结为:组件能力成熟、研发投入持续、财务支撑稳健,但整机业务仍处于培育期。未来,公司的增长潜力将取决于以下因素:
从行业前景看,AI眼镜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50亿美元(CAGR 30%,IDC数据),蓝思科技凭借在组件与制造领域的优势,有望成为这一市场的核心玩家。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行业资料,未包含未披露的内部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