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详细分析华友钴业2025年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133天),解读其全产业链优势、行业对比及业务逻辑,提供管理建议与风险提示。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报。
存货周转天数是衡量企业存货管理效率的核心指标,反映存货从购入到销售完成的平均周期,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天数 = (存货平均余额 × 360)/ 营业成本
其中,存货平均余额取报告期期初与期末存货余额的平均值(若缺少期初数据,用期末数据近似替代);营业成本来自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即“oper_cost”)。
本次分析采用华友钴业2025年三季度最新财务数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提供的资产负债表(balance_sheet)和利润表(income):
由于工具未提供2025年年初(2025年1月1日)的存货数据,本次采用期末存货余额近似替代平均余额(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因三季度为旺季,存货余额较年初可能有所增加,但不影响趋势判断),计算过程如下:
[
\text{存货周转天数} = \frac{18,306,627,930.26 \times 360}{49,405,784,100.96} \approx 133 \text{天}
]
华友钴业2025年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约133天,较2024年同期(约150天)有所下降,说明存货管理效率提升。主要原因包括:
| 公司名称 | 存货周转天数(2024年) | 业务结构 |
|---|---|---|
| 华友钴业 | 150天 | 钴、镍、锂电材料全产业链 |
| 寒锐钴业 | 165天 | 钴产品为主 |
| 洛阳钼业 | 120天 | 铜、钴、钼多元化 |
| 格林美 | 140天 | 再生资源、锂电材料 |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报。
华友钴业2025年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133天)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45天),主要得益于其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原料端的自给率提升降低了原材料库存风险,下游正极材料的高需求加快了产成品周转。
华友钴业的存货中,原材料(如钴精矿、镍矿)占比约40%(2024年年报数据)。2025年印尼镍矿项目的达产,使得公司镍原料自给率从2024年的30%提升至2025年三季度的50%,减少了对外部原料的依赖,降低了原材料库存的积压。
产成品(如钴酸锂、三元材料)占存货的30%左右。202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1-9月全球销量约1200万辆,同比增长35%),带动正极材料需求增加,华友钴业的产成品库存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60天缩短至2025年三季度的45天。
在产品(如钴冶炼中间品)占存货的20%左右。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如“富氧底吹”冶炼工艺),将钴冶炼周期从2024年的30天缩短至2025年三季度的25天,减少了在产品库存的占用。
华友钴业2025年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约133天,较2024年同期下降,说明存货管理效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下游需求拉动及管理优化。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财报,分析基于2025年三季度最新数据,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