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中润光能(000901.SZ)业务布局与TOPCon技术关联性,指出公司未涉足光伏领域,短期内无TOPCon技术前景,并探讨行业趋势与潜在挑战。
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作为下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凭借高转换效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及降本潜力,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核心赛道之一。本文结合中润光能(000901.SZ)公开信息及光伏行业趋势,对其TOPCon技术前景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中润光能2025年半年报及公开资料,公司主营业务聚焦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物联网三大领域,具体包括:
从business_scope(经营范围)看,公司许可项目包括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一般项目涵盖仪器仪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等,无光伏电池、半导体或TOPCon技术相关的业务许可或布局。财务数据(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收入、利润均来自传统主营业务,未体现TOPCon技术相关的研发投入或收入贡献。
尽管中润光能未涉及TOPCon技术,但该技术本身是光伏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市场前景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TOPCon电池通过隧穿氧化层与掺杂多晶硅层形成钝化接触,解决了传统PERC电池的背面接触问题,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5%-26%(实验室效率超28%),较PERC电池(约23%-24%)高出1-2个百分点。同时,TOPCon电池的温度系数(-0.30%/℃)优于PERC(-0.35%/℃),在高温环境下发电性能更稳定。
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下降,TOPCon产能迎来爆发式增长。据行业机构(如PV InfoLink)2024年数据,全球TOPCon产能约300GW,占比约35%;2025年产能有望突破400GW,占比将超过PERC电池(约30%)。国内厂商如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均已大规模布局TOPCon产能,其中隆基绿能2025年TOPCon产能计划达80GW。
TOPCon电池的成本主要来自硅片、掺杂多晶硅层及设备(如PECVD、PVD)。随着硅片薄片化(从180μm降至150μm以下)、掺杂工艺优化及设备国产化(如北方华创、捷佳伟创的TOPCon设备),TOPCon电池的单位成本已从2023年的0.8元/W降至2025年的0.65元/W,与PERC电池(约0.6元/W)的差距逐渐缩小。预计2026年TOPCon电池成本将低于PERC,推动其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中润光能当前业务与光伏行业无关联,未公开披露任何TOPCon技术研发、产能规划或合作信息。从财务数据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未单独列示,但从管理费用中推测)主要用于航天应用、汽车电子等传统业务,无光伏相关研发支出。因此,中润光能短期内无TOPCon技术布局计划,其前景未显现。
若公司未来计划进入光伏行业,需应对以下挑战:
中润光能目前未布局TOPCon技术,其主营业务与光伏行业无关,因此TOPCon技术对公司的财务表现和发展前景无直接影响。若公司未来计划进入光伏领域,需加大研发投入、积累技术储备,并应对技术、资金及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但根据当前公开信息,中润光能的TOPCon技术前景尚未形成。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中润光能2025年半年报及公开资料,光伏行业数据参考PV InfoLink等机构2024-2025年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