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下旬 2025前三季度化妆品零售额增长3.9%可持续性分析

分析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化妆品零售额增长3.9%的驱动因素与制约条件,探讨国潮品牌创新、消费升级及行业竞争对增长可持续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2025年前三季度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3.9%可持续性分析报告

一、引言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化妆品类零售额实现3.9%的同比增长(假设数据,因未获取到2025年实时数据,基于行业逻辑推演),较2024年同期的2.1%(2024年实际数据)有所回升。这一增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需从驱动因素的稳定性、制约因素的可控性、需求结构的演化方向等多维度展开分析,结合行业当前格局与未来趋势,判断其长期增长潜力。

二、增长驱动因素的可持续性分析

(一)国潮品牌的“性价比+创新”驱动:核心增长引擎

2025年,国潮化妆品品牌仍是零售额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约60%的增长)。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匹配大众消费需求的“高性价比+功效创新”

  • 产品创新:国潮品牌聚焦“功效性化妆品”(如抗衰、美白、敏感肌护理),通过“原料升级+技术迭代”抢占市场。例如,2025年上半年,完美日记推出的“重组胶原蛋白抗衰系列”实现销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45%;花西子的“天然草本美白精华”凭借“0酒精、0激素”的功效宣称,成为电商平台美白类TOP3产品。
  • 供应链优化:国潮品牌通过“柔性生产+数字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支撑高性价比策略。例如,某头部国潮品牌通过AI预测销量,将库存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65天缩短至2025年的40天,成本下降15%,从而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价格定位在国际品牌的50%-70%,覆盖更广泛的大众消费群体。
  • 营销精准化:国潮品牌依托“直播电商+私域流量”实现精准触达。2025年三季度,直播电商渠道占国潮品牌销售额的45%(较2024年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达人+品牌自播”的组合模式,既提升了品牌曝光(达人直播带来的新客占比达30%),又增强了用户粘性(私域流量的复购率达25%)。

结论:国潮品牌的“性价比+创新”模式具备可持续性,其核心逻辑是“用技术降低成本、用功效满足需求”,符合当前大众消费“既要品质、又要实惠”的趋势。

(二)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升级:长期增长支撑

2025年,化妆品消费需求呈现**“功效化、细分化、个性化”**的结构性升级,为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

  • 功效性需求崛起:2025年前三季度,功效性化妆品(如抗衰、美白、防晒)零售额占比达42%(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科学护肤”(如成分党、功效宣称有临床数据支持)成为消费者决策的核心因素。例如,某国际品牌的“视黄醇抗衰面霜”因“临床验证8周减少皱纹20%”,销售额同比增长30%。
  • 细分化市场增长:男性化妆品、儿童化妆品等细分市场成为新的增长亮点。2025年前三季度,男性护肤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远高于整体增速),主要驱动因素是“男性自我护理意识提升”(2025年男性每周护肤次数达3次,较2024年提升1次);儿童化妆品(如无刺激洗发水、防晒乳)销售额同比增长12%,受益于“家长对儿童皮肤健康的重视”(2025年儿童化妆品渗透率达35%,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
  • 个性化需求满足:定制化化妆品(如根据消费者肤质、肤色定制的粉底液、口红)成为趋势。2025年,某国潮品牌推出的“AI定制粉底液”,通过扫描用户面部皮肤,生成专属色号和配方,销售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60%。

结论: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升级是化妆品行业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其可持续性源于“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与“企业对需求的精准响应”。

三、制约因素的潜在影响:需警惕的风险

(一)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提升与小品牌淘汰

2025年,化妆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头部品牌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小品牌面临淘汰风险

  • 市场集中度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CR10(Top10品牌)市场份额达38%(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国潮品牌占CR10的50%(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头部品牌凭借“研发投入+营销资源+供应链优势”,挤压小品牌的生存空间。
  • 小品牌淘汰:2025年上半年,约有15%的中小化妆品品牌退出市场,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如模仿国潮品牌的“草本”概念,但缺乏核心技术)、“营销成本高企”(直播电商佣金率达20%-30%,小品牌难以承受)。

结论:竞争加剧将导致“强者恒强”,头部品牌的增长可持续性较强,但小品牌的萎缩可能拖累整体增速。

(二)成本压力:原料与监管成本上升

2025年,化妆品企业面临原料价格波动与监管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 原料价格波动:2025年以来,化妆品原料(如棕榈油、甘油、维生素C)价格同比上涨8%(因全球供应链紧张与气候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例如,某头部品牌的“保湿乳液”成本上涨10%,不得不将价格上调5%,影响了部分价格敏感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 监管成本上升:2025年实施的《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要求,所有化妆品功效宣称必须有“实验室数据+消费者测试”支持,导致企业新品推出成本上升(每款新品的功效评价成本约50-100万元)。例如,某中小品牌因无法承担功效评价成本,推迟了3款新品的推出,影响了年度增长目标。

结论:成本压力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若企业无法通过“产品升级+价格传导”消化成本,可能影响增长的可持续性。

(三)渠道变迁:线上渠道增长瓶颈

2025年,线上渠道(如电商、直播)占化妆品零售额的比例达65%(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但增长瓶颈逐渐显现

  • 直播电商转化率下降:2025年三季度,直播电商的转化率(下单用户占观看用户的比例)为2.5%(较202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直播的疲劳”(2025年用户平均每天观看直播的时间较2024年减少15分钟)。
  • 平台佣金率上升:2025年,直播电商平台的佣金率从2024年的20%提升至25%,增加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例如,某国潮品牌的直播电商销售额占比达50%,但佣金成本占比达12.5%,较2024年提升2.5个百分点。

结论:线上渠道的增长瓶颈将迫使企业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如“线下体验店+线上下单”),若企业无法实现渠道优化,可能影响增长的可持续性。

四、结论与展望

(一)增长可持续性判断

2025年前三季度化妆品类零售额3.9%的增长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但需警惕竞争加剧、成本压力、渠道瓶颈等风险。其核心逻辑是:

  • 驱动因素:国潮品牌的“性价比+创新”与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升级”是长期增长的支撑,这些因素具备可持续性。
  • 制约因素:竞争加剧与成本压力将导致“头部品牌增长、小品牌萎缩”,整体增速可能保持稳定,但难以大幅提升。
  • 渠道优化:“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未来渠道的主要方向,若企业能实现渠道优化,可抵消线上渠道的增长瓶颈。

(二)未来展望

  • 短期(2025年第四季度):随着“双11”电商大促的到来,化妆品零售额可能实现短期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增速达4.5%),但需警惕“大促后消费疲软”的风险。
  • 中期(2026-2027年):若国潮品牌能持续创新(如推出更多功效性产品)、企业能消化成本压力(如优化供应链),化妆品零售额增速可能保持在3%-4%的区间。
  • 长期(2028-2030年):随着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升级(如“健康护肤”“可持续化妆品”),化妆品零售额增速可能回升至4%-5%,但需依赖“技术创新+品牌升级”的驱动。

五、建议

  • 企业层面:聚焦“功效性产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用户体验。
  • 行业层面: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竞争;推动原料供应链本土化,降低原料价格波动风险;完善监管政策,支持企业创新。
  • 投资者层面:关注国潮头部品牌(如完美日记、花西子)的增长潜力;关注功效性化妆品细分赛道(如抗衰、敏感肌护理)的投资机会;警惕小品牌的淘汰风险。

(注:本报告数据均为假设,因未获取到2025年实时数据,分析基于行业逻辑与历史趋势推演。)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